因為一點點的疏失,毀掉的,不只是一個養豬戶,而是一整條產業鏈。幾十年辛苦養成的生計,幾代人投入的血汗與希望,一夕之間風雲變色。對農村家庭而言,那不僅是經濟損失,更是一種生命的崩塌。
這次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與擴散,再次暴露出台灣在農業防疫與產業治理上的脆弱環節。從通報機制、檢測流程,到中央與地方的應變協調,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代價。而這樣的代價,最終都由基層人民承受。
再看到多年前陳吉仲主委為台灣豬隻口蹄疫情(1997年3月突然爆發,病毒起源於走私,當時全台灣撲殺了400萬頭豬隻,經濟損失約1700億新台幣)的落淚影片,令人動容。那是基於責任與悲痛的真誠反應。
相較之下,那位「媽媽市長」的缺席與甩鍋,卻更令人心寒。當災難發生時,有人選擇扛起責任,有人選擇切割與閃避,誰真正在守護台灣、照顧民生,其實不難辨識。
一場防疫危機,不只是檢驗體系的壓力測試,更是對政治誠信與治理態度的考驗。中央政府能否迅速整合資源,地方政府是否誠實通報、協力應對,這些都是影響台灣整體安全的關鍵。地方若只想「維持形象」、避免負評,而延誤通報與處理時機,那不只是行政失職,更是對全民信任的背叛。
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的不是責任推託,而是徹底的溯源、透明的資訊、以及系統性的檢討。唯有迅速找出源頭、阻斷傳播鏈,才能讓損害止於現狀。更重要的是,在這次危機後,重建一套更具韌性的農業防疫與產業支持體系,包含明確的補償機制、科學的防疫教育,以及地方政府問責制度。
台灣曾經走過非洲豬瘟的威脅、禽流感的陰影,如今再度面臨衝擊。面對災難,真正的「防線」不是標語或記者會,而是專業、誠信與即時行動。
願這次的不幸事件,能成為一次痛苦卻必要的警醒。願我們不再讓無辜的家庭為行政怠惰買單,不再讓政治包裝掩蓋真相。我們要守護的不只是生計,更是台灣的信任與安全。
願天佑台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