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台灣,看廣東的屈公病疫情,總有種熟悉的感覺;新聞裡說江門一週新增三千多例,廣東全省拉起三級響應;幹部放棄休假、居民清積水、燃蚊香滅蚊,動員的速度之快,好像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但在網路上,江門居民抱怨訊息混亂,有人說整條街都有人發燒,卻還沒被列入統計;也有人說醫院人滿為患,卻遲遲沒看到數字更新;中國官方一再強調「疫情可控」,但在可控的背後,是資訊被篩選、被隱瞞;這不是第一次,從新冠到屈公病,每一次都因為「不報壞消息」,延誤了防疫,也磨光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中國的問題從來不只是疫情本身,而是那個「真相永遠不透明」的制度;地方官員怕呈報壞消息、中央怕丟面子、媒體怕越線報導,結果誰都在等,等到疫情真的擴散,才突然要求大家「全力防控」;江門這次的屈公病爆發,其實並不意外;廣東長年積水、氣候潮濕,蚊蟲多是常態,但該做的防治工作年年喊口號、年年流於形式,等到疫情真的爆了,才急忙動員;這種「事後補救」的方式,不只讓病毒蔓延,也讓信任徹底崩塌。
相比之下,台灣的防疫靠的是資訊公開、科學判斷與社區協力;即使有爭議、有缺陷,但公民與政府之間仍有一條信任鏈;人們相信可以被告知,也相信可以質疑。
而在中國,透明反而是一種風險,政府寧願封鎖消息,也不願承認失控,因為「穩定」比真相更重要;而屈公病的傳播速度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那種習以為常的隱瞞,當一個社會的資訊要靠傳聞來補完,所謂的防疫體系,就已經形同虛設。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