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老街因「放天燈」聞名國際,鐵軌成為最經典的拍照背景,吸引無數遊客慕名而來。然而,近期一名YouTuber與家人在鐵軌上放天燈拍照,遭民眾檢舉後被依《鐵路法》裁罰新台幣1萬至4萬元,引發爭議。事件迅速在社群發酵,遊客訝異「經典畫面竟然違法」、當地業者則憂心「嚴格執法將重創觀光」。
觀光與法規的矛盾
對遊客而言,鐵軌天燈早已是宣傳手冊、旅遊節目的既定印象。許多外國人遠道而來,心中就是要在鐵軌上放天燈、拍照留念。當他們在現場才發現「禁止通行」的告示牌,甚至遭遇高額罰鍰,自然覺得困惑與不滿。對當地攤商來說,鐵軌天燈就是吸引人潮的靈魂,若遊客被嚇跑,整條老街的經濟將受到重擊。
然而,鐵軌畢竟屬於列車通行路線,涉及公共安全。即便平溪線班次不多,一旦遊客蜂擁而至,難保不會發生意外。主管單位選擇依《鐵路法》執法,確實有法源依據。問題在於,這項規定並未與觀光行銷同步溝通,導致「政府推廣的畫面」與「現場嚴格取締」呈現兩張面孔。
選擇性執法的質疑
更引發民怨的是「選擇性罰款」的觀感。許多遊客與業者抱怨,平日大批人潮都在鐵軌放天燈,卻只因有人拍片或遭檢舉才開罰,讓人質疑警察「不食人間煙火」,甚至懷疑地方政府與警察單位各行其是,形成「兩個國家、兩種政府」的荒謬景象。
政府的責任
此案凸顯新北市政府與警察單位欠缺整合。若地方以「放天燈」作為核心觀光品牌,卻又未妥善規劃專屬安全場域,只靠懲罰來嚇阻,最後受傷的將是整體觀光產業。市府若真重視安全與產業平衡,應設置「合法天燈釋放區」或導入交通管制、專用月台等配套,讓遊客既能體驗浪漫,又不必冒著違法風險。
結語
平溪鐵軌天燈事件,不只是一起罰鍰新聞,而是觀光行銷與安全法規碰撞的縮影。當警察嚴格執法與市府觀光宣傳彼此脫節,民眾感受到的就是「混亂與不公」。唯有政府統一立場、提出配套,才能避免「浪漫天燈」淪為「罰單陷阱」,也才能真正守護平溪的觀光生命線。
◎蕭錫惠(自由評論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