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說,台美關稅談判簽有保密條款,在最終關稅尚未敲定前(台灣說法,目前「暫時性」20%,未來有機會再降。但部分媒體向美方人士求證的訊息,從頭至尾,並未有「暫時性」的字眼。),細節無法向國人透露。
然而,這所謂「暫時性」的關稅,眼見八月7日就要施行了,試問各個出口產業,是該按20%關稅來估算成本呢?還是容有更樂觀的期待?昨日,我國談判代表鄭麗君副院長已返國,被問及結果如何,仍舊三緘其口,只說了繼續努力。試問這叫產業前線的企業,該何所適從呢?

誠然,兩國談判基於互信,不互相放話可以理解,但像台灣這般保密到家的功夫,恐怕還是世所僅見,果然「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想到這裡,您是不是也同我一樣,覺得「保密條款」四個字毫不陌生,因為在疫情期間,任何對外的訊息,問就是「保密條款」。甚或之後向委託巴西洽購雞蛋,當立委們發覺「超思」這公司不單純,想要更進一步了解內情,仍舊被農業部以一句「簽了保密協議」打槍。保密、保密、還是保密,怎麼這政府事事需要保密,您都不覺得詭異麼?

好吧!姑且就信了真有簽訂這些保密協議,但從頭至尾,請問您有看過政府公布這些保密協議麼?若說談判內容不得對外公開,但那紙約定保密的保密條款,為何也不能拿出來以昭公信。充其量上頭只會載明兩國基於互信互惠,約定在談判期間不得對外透露相關訊息云云等內容,這有甚麼好不能公開的,倘若第一時間拿出這紙文書,不就馬上可以杜絕悠悠之口,完全解除大眾的疑慮麼?
但顯然並非如此,就端看過去的疫苗採購與超思雞蛋案,事件早已事過境遷,該買的、該交付的,也早已銀貨兩訖,但迄今那紙保密協定,卻始終只聞樓梯響,從來沒人看過。先前新立院期欲納入國會調查權來審閱這些案件,最終卻被執政黨提釋憲打槍。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那紙協議,迄今仍舊是個謎,莫非還真要封存三十年,才能公開麼?

相仿的,回歸到台美關稅談判,相信我,假若有記者窮追不捨的去詢問府方關於保密協議的問題,問及到底有沒有具體的文書簽署,得到的答案,絕對是模糊其詞。最有可能的解釋,是根本沒有簽署具體文件,只會說基於國際談判慣例,雙方都該有保密的「默契」。
換言之,所謂的「保密」,其實應是我們自己的認知,理由呢?要麼怕川老大有「背刺感」而森七七,要不就是開放市場的茲事體大,至少在823之前都不宜公開吧!

當然,對付向川普這種狂人,關稅高低完全按自己的「奇摩子」訂定,確實若讓他覺得我方在談判過程中小動作太多,恐引起其不悅而砸鍋,展現著某種誠意是必要的,保密自然也是其中一種樣態。
但話說回來,站在國家利益著想,川普擺明了就不是總統口中所說的那種「對等互惠」(之前台積電赴美時,總統還說甚麼「台灣投資美國隊」,也希望有「美國投資台灣隊」,這一隊在哪?迄今沒個影!),真相是殘酷的,真相就是他叫你吞啥,你就得吞,那是絕對的威權獨裁,台灣真要百依百順、當個朝貢國?
基此,為了適度抗衡美國的予取予求,結合國會與公民社會的力量,才是最聰明的選擇。師法韓國的案例,2008年美韓簽署FTA,美國準備將牛肉銷往韓國,但因著瘦肉精與狂牛症疑慮,遭到韓國民眾激烈抗爭,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雖然仍擋不住牛肉進口,但也為日後重新簽訂更對等的FTA協議,奠下了民意的根基。

台灣,是不是也該如此呢?
即便表面上基於互信,不透露絲毫內容,但對國會,可以透過召開秘密會議的方式進行,讓各地立委了解產業的衝擊程度,據此可以規劃更精準的補助條例,也能夠回到地方,與相關產業展開座談,超前佈署即將到來的關稅挑戰。至於對產業,則可邀集各該「海嘯第一排」的產業公會,向其敘明後關稅時代的產業脈動,端看各企業如何因應,看是要趁機升級轉型,抑或是有關廠歇業的可能,得提早安置底下的從業者……這一切,都需要政府願意透露相關談判訊息才有可能達致。

還記得太陽花學運麼?當初的結論是甚麼,是希望催生「兩岸服貿監督條例」。也就是希冀在談判能夠完全公開透明、接受國會監督的前提下,要談任何的貿易協定再談。
相仿的,您覺得,當前的川普,同彼時的習近平相比,有好到哪裡去麼?
一個是一心一意要併吞我們的國土,另個是處心積慮的要掏空我國的經濟成果,恐怕是半斤八兩吧!倘若如此,在台美關稅談判上,我們能事事放任美方的擺布,予取予求麼?作為一個有責任的政府,不該是這樣的。
在兩國的談判過程中,民意始終都會是助力,不是洪水猛獸,除非打定了主意當奴國,宗主國講甚麼聽甚麼,即便要你吞毒藥也不敢違抗。否則,讓人民了解談判的過程,藉以集思廣益的為國家衡量利弊得失,最終欣然接受、抑或是浮現不平之鳴,本就是自由民主國家的常態,到底有甚麼好怕的,實在令人費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