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13)日邀請各地方政府就財劃法座談。對於台北市長蔣萬安抱怨捷運補助款被大砍650億元。政院表示,為了讓事權回歸地方自治,並讓明年總預算案沒有超過舉債上限,計畫性補助款將從2400多億元減為308億元。

對於財劃法修法分配公式分母出現問題,導致有345億無法分配。卓榮泰今日上下午分兩梯次邀請各縣市政府首長出席表達意見。下午場包含台中市長盧秀燕、台南市長黃偉哲、南投縣長許淑華、雲林縣長張麗善、花蓮縣長徐榛蔚、嘉義市長黃敏惠、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台東縣副縣長王志輝、彰化縣副縣長周傑,以及苗栗縣秘書長陳斌山等人出席。卓榮泰最後也於下午4時20分舉行記者會。出席者另包括,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張惇涵、財政部長莊翠雲、主計長陳淑姿

精選報導:財劃法爭議》卓榮泰:多數縣市長認要互相體諒、只少數認識不清

卓榮泰說,今天下午也是請各個縣市首長面對三個問題。第一個當然就是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按照新財劃法無法編列出來的問題,第二個是新財劃法要回歸到地方自治,所以哪些事權依照地方自治的精神,到底哪一些地方自治事項該回復到地方,這是該面對的問題。第三、新財劃法造成的城鄉失衡非常的嚴重。整個裡面計算的模組模式。都跟原來想像的不一樣。未來要有一個長治久安的新的財劃法再修正的話,該如何來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

張惇涵說,部分首長認為,行政院依照財劃法編列的一般性補助款2501億沒有減少,但是他們希望這個總額不少、這個各類的補助也不能少。但他認為,如果總額不少,各地方任何的一項補助也都不能少,那中央政府總預算 會超過公債法債務流量15%的上限,會導致中央政府總預算無法編列。

卓榮泰進一步說,有些縣市首長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設算內容,會請主計總處分別跟縣市首長 會後再做必要性的說明。

卓榮泰說,中央對地方的補助,就好像有兩個包,一個是錢包、一個是公事包。錢包裡面多的是依照新財劃法之後,地方可能多的財源。這個公事包,裡面有財源也有地方自治應辦事項,也有中央跟地方依照權責依照財政級次分別共同負擔的事項。這個錢包跟這個公事包,合起來就是中央對地方的補助。以及回歸給地方的自治事項。

卓榮泰說,統籌分配稅款計算的結果非常非常的失衡,營業額的計算佔百分之三十,但是大公司的營業額的所在地可能都在六都裡面的臺北市或是新北市。其他地方負擔的一些成本 一些付出完全沒有計算在內。會造成城鄉嚴重的失衡。人口結構、高齡者跟小孩要照顧的,卻沒有在這個地方給予更多的協助。

卓榮泰說,今天主計總處有將什麼事情是中央政府會繼續補助,比方說一般性補助當中的 社會福利406億,明年跟今年一模一樣,不會減少。另外關於0到6歲國家養的部分 2.0的部分,0到2歲的部分、2歲到6歲的部分,中央會跟地方依照財政級次共同分擔的,另外有一部分是完完全全屬於地方的,比方說學校的營養午餐、水電費、地方的道路等等,這完全由地方來承擔責任的,就依照地方自治的精神回給地方。這三項計算出來。每個縣市標準都一樣,公式都一樣。

卓榮泰說,總預算編不出來是我們本來就會遇到的,現在4165億的統籌分配稅款給了地方 ,表示說中央的稅入少了4165億,地方總數增加到8841億。中央政府 要負擔國防、外交、 公共建設、科技預算以及依法的債務還本。所以已經舉債了2992億。如果我們再用過去的一般性補助跟計畫型補助,完全由中央來處理的話,會超過了法定流量的15%上限。就沒有辦法編訂這個預算。 所以做了這樣的調整,希望各縣市首長今天聽過說明之後,能體會到的當中,我們必定要做的行為。

陳淑姿說,地方財源增加,應落實地方自治事項,以往係透過一般性補助款及計畫型補助款協助地方自治應辦事項,為落實地方自治精神,並確保各地方所獲增加分配之財源能夠妥善運用,使全體國民受到均等照顧,就中央、地方回歸分擔之事項調整如下:原市縣自治應辦之教育及基本設施等基本支出由一般性補助款予以協助部分,除保留社會福利經費406億元外,其餘請地方由獲配統籌分配稅款辦理。

陳淑姿說,一般性補助和計畫性補助其實是中央對於協助地方自治應辦的事項。所以事權的部分,是地方應辦的一個事項,中央來協助它。另外還有一項就是中央接收省政府的部分,事權是沒有下放,只有資源下放。這個部分事權必須透過修法才能夠來做移轉。所以這個部分優先就應辦的事項回歸地方去做辦理,所以我們才會調整整個一般性補助、計畫性補助的項目及範圍。一般性補助都是用設算,但是其實有一些專案我們也可以改為設算、不需要無需經過申請。

主計人員也說,目前計畫型的補助已經從2400多億元,減少到308億元。至於台北市政府稱減少650億元捷運及高雄市政府也稱少了1百多億元捷運費用,這個也應該都屬於計畫型補助。其中,新北市是說,他們現在錢增加400多億,很多事情歸他們,他們可以接受,但必須講清楚什麼事情是歸他們的。但台北市府就是一毛不能減,它多400多億,但其他補助一毛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