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引起社會關注:八軍團重防營於12日下午執行任務時,一輛軍車不慎在高雄旗山自撞民宅石墩,造成三名官兵輕重傷。現場畫面中,血染車內、官兵臉部掛彩,讓人十分心疼。雖然事故原因仍待調查釐清,但這起事件不該僅止於責難,更應成為我們社會重新思考「與國軍共處」交通觀念的重要契機。
一、理解軍車執行任務的壓力與風險
在全民國防的架構下,國軍時常須在不同時段、不分天候執行訓練與調動任務,尤其在「漢光演習」如火如荼展開的期間,各級單位官兵幾乎日以繼夜,奔波於訓場與任務路線之間。不同於一般民用車輛,軍車的駕駛人員通常面臨高度時間壓力,並需時時掌握路線、任務內容與聯絡應變,加上軍車體型龐大、轉彎不易,稍有閃神或視線死角,就可能釀成意外。
因此,與其將此次事件視為「不專業的錯誤」,更應理解這是在長期高張力下偶發的失誤。這些官兵並非鬆懈行事,而是在盡責完成任務的路途中,發生令人遺憾的意外。
二、請國人「慢一點、讓一點」,是對國軍最大的支持
台灣交通密度高,各式車輛爭道的情況普遍,但當我們在路上遇見軍車,或看到穿著迷彩服、揮汗奔波的官兵時,若能減速、閃讓、給予空間,不只是出於安全,更是一份「體諒國軍」的具體行動。對於長年在營區中高強度訓練的阿兵哥而言,社會一點點的善意,將大幅提升他們的士氣與歸屬感。
在車陣中彼此包容,是現代公民社會的文明展現。當全民國防不只是口號,而是落實在我們的駕駛習慣中,那才是真正支持國軍、守護國家的開始。
三、軍方誠實面對,事故才能轉化為進步動能
我們也應肯定軍方對此類事件的公開處理態度。面對事故,國軍未選擇隱瞞或淡化,而是讓真相透明、持續調查並改進機制。這正說明國軍面對挑戰的誠實與成熟,也再次印證,現代國軍是願意學習、能夠進步的組織。
這類事故雖令人不捨,卻是少數事件,無需因此懷疑整體的專業性與戰備水準。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鼓勵這些身在第一線的年輕人——他們正在為國家流血、受傷,值得我們的敬意與聲援,而非冷眼旁觀。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