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於7月6日單方面宣布啟用M503航線的W121銜接航路,未經事前協調與通報,再度衝擊兩岸早年建立的溝通機制與技術共識。這是自2018年以來第三次違反2015年雙方就M503航線所達成的協議,不僅背離程序正義,更暴露其刻意升高兩岸緊張情勢的政治算計。
背離2015共識:踐踏安全底線
2015年兩岸曾就M503航線安排達成明確共識:主航線僅限南向飛行,並西移6浬,以保障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而銜接航路W121、W122與W123,則須在雙方充分溝通後才能啟用。如今中共片面啟用W121,是對這一共識的公然破壞,對台灣的飛航安全與主權尊嚴構成直接威脅。
蠶食台灣主權
此次W121航路的啟用,表面上以「優化空域、提升效率」為由,實則是中共「灰色地帶行動」與「法律戰」的延伸。透過民航名義推進至台海中線附近,逐步模糊軍民界線,壓縮台灣防空預警時間,達成以非傳統手段改變現狀的戰略目的,進一步削弱中華民國在空域上的實質控制。
國際法的認知操控
中共同時運用其在國際民航組織中的地位,藉由技術性安排「合法化」W121航路的存在,製造台灣已屬「內政議題」的國際敘事,實際上是在透過法理戰與認知戰合流,對我國主權地位發動長期滲透與掏空工程。
壓縮反應時間:飛航安全的潛在災難
當前中國境內空域使用率仍有超過五成尚未開發,顯示根本無急迫啟用W121的需求。中共選擇在台灣海峽密集區域開設航路,目的明顯是戰略操控而非民航效率。一旦民航機因天候或異常偏航至台灣一側,台北飛航情報區僅有數十秒反應時間,將直接構成飛航安全與國安預警的雙重風險。
台灣政府必須全面備戰
中共啟用W121不是單一的空域技術調整,而是系統性法律戰、軍事壓力與認知戰的組合拳。台灣必須嚴肅看待這場非傳統戰爭的升級態勢,政府應從下列四個面向積極回應:首先,加強國際揭露與協作聯防,主動向國際民航組織通報中共行動的安全風險,凝聚民主陣營共識;次之,升級飛航預警與通報機制:強化航管與國防單位協作,提升即時反應與通報能力;再者,整合國安與法律資源:對中共運用國際法工具進行「合法包裝」之操作進行系統性反制;最後,強化全民認知戰教育:增進社會對灰色地帶行動的識讀能力,防堵中共滲透與誤導。
W121的啟用行動,是中共以「切香腸」方式逐步壓縮台灣空域、侵蝕主權、影響輿論的戰略操作。這不僅是對空域管制權的挑戰,更是對民主制度與國人意志的試探與壓迫。唯有強化國安韌性、提高社會警覺、展現應變決心,台灣才能在這場不對稱混合戰中守住自身立場,維護台海的和平與自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