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敘事強化,北京重申反對西方主導秩序
在當前全球政經秩序動盪、地緣競爭加劇背景下,習近平於中國—中亞峰會強調「單邊主義、關稅戰、叢林法則」等詞彙,無疑是對美國主導的全球治理機制與印太戰略的反擊。其「世界不能分裂」、「人類不能回到叢林法則」等說法,包裹著對西方陣營制裁與遏制中國科技、供應鏈發展政策的批評,試圖以「道德正當性」與「發展話語權」重塑北京主導的國際秩序論述,這不僅是延續中共近年對外推銷的「命運共同體」概念,也顯示北京正試圖透過多邊外交平台將其價值體系制度化,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地區。
援助與條約雙管齊下,中亞被納入「中國式周邊外交」
與中亞五國簽署永久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搭配15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與培訓計畫,顯示中共正強化「制度性綁定」與「實體輸血」並進的地區治理布局,這種策略在東協、非洲也屢見不鮮。中亞對北京而言,是「一帶一路」陸路通道的戰略核心,更是俄羅斯受困烏克蘭戰爭而相對撤離的勢力空窗區,透過經濟誘因與「反三股勢力」名義的安全合作,北京不僅填補了俄羅斯地緣空缺,也建立以中國為核心的區域安全與經濟網路,意圖讓中亞五國日益依賴中國的市場、技術與外交支持。
阿富汗議題背後的「邊境穩控」邏輯與對抗美軍撤離真空
習近平此番特別點名「阿富汗是我們的近鄰」,表面上看是地緣和平倡議,實際則為中國新疆安全與「反恐外圍屏障」的延伸部署,北京擔憂中亞與阿富汗邊界的宗教極端勢力向新疆回流,並強調打擊「三股勢力」,本質上是延續對內維穩邏輯向外輸出的國家安全戰略,隨著美軍自阿富汗撤軍,中共企圖透過區域合作與資源援助方式,填補美國留下的安全真空,同時對外展示北京在國際衝突後具備「重建型」大國能力。
結語:
「中國—中亞峰會」不只是雙邊合作的平台,更是北京對外輸出治理模式、削弱美俄影響力與增強自身話語權的政治舞台,在中美對抗進一步深化、俄羅斯陷入泥沼之際,中亞成為中國試圖打造新型國際秩序的「前線試驗場」,而在全球多極化的趨勢中,這場峰會所簽署的條約與宣言,或將成為「中國式全球化」的早期樣本之一。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