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色列對伊朗境內多處軍事與核設施發動空襲,再次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外界普遍認為,此舉是以色列為阻止伊朗邁向擁核門檻,所採取的「預防性打擊」。
這種主動防衛的戰略思維,正是身處極權威脅下的台灣所應借鏡的重要一課。
台灣面對的不是遙遠的區域爭端,而是來自中國共產黨政權近在咫尺的威脅。
中共不僅從未放棄以武力併吞台灣的基本國策,更在資訊、經濟、科技、統戰、政治等面向全面滲透。
從無人機擾台、軍機繞台到親中勢力內應,灰色戰爭早已開打。
然而,台灣內部卻仍有部分政黨與政治人物對中共心存幻想,誤以為妥協退讓能換取和平,甚至主張「和平協議」或「終止備戰」,實則無異於自廢武功、自綁手腳。
以色列從來不幻想敵人會仁慈,更不等待對方先下手。它的國防思維核心是:「永遠準備下一場戰爭」。
這種認知與行動力,是台灣社會應深切學習的地方。
台灣要真正保障安全,關鍵不僅在於軍購與盟邦援助,而在於能否建立堅實的全民防衛體系、資訊安全防線與社會備戰共識。
若我們失去戰意,即使盟友也難挺身;反之,若我們自助,國際自然願助。
我們不必主動挑釁,但必須隨時準備反擊。當中共持續擴軍備戰、在南海挑釁鄰國、在台灣周邊積極軍演,台灣就更應該加速整體國防改革與全民防衛教育,強化戰略嚇阻力。
必要時,甚至應思考如何以非對稱作戰方式,反制關鍵指揮體系、癱瘓其攻擊能力,讓敵人明白「動武的代價遠大於收穫」。
台灣不應幻想敵人良心發現,而應強化自己無法被征服的實力與決心。
如同以色列不容伊朗擁核,我們也不能容許中共有一絲機會癱瘓我國。
真正的和平,不是靠乞求得來,而是靠備戰護持。
◎蕭錫惠(民進黨美東黨部前評議委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