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雷霆特攻隊*》上映兩周制霸全球票房。北美這周末票房達3310萬美金,上映至今已累積約1.28億美金,全球票房則超過2.72億美金。台灣這週依舊是票房冠軍,累積票房已超過8100萬台幣。
而《雷霆特攻隊》(Thunderbolts*)重點其實是「哨兵」Bob,片中超級狀況外可愛大叔Bob,早年遭遇父親家暴、工作一事無成也缺乏被溫暖關懷被愛,面對現實各種失敗在絕望的狀態,終於找到希望成為人體實驗者,然而他被心中的陰暗面「虛無」吞噬,想要讓所有事物都消失,不留下任何痕跡,自己則躲在童年的安全房間。
電影導演Jake Schreier用了很好的電影隱喻,當「哨兵」Bob成為「虛無」(The Void)便展示讓人變成陰影消失的隱喻圖像。這其實是憂鬱症侵害人類健康的真實體驗,因有重度憂鬱症的過來人,親身分享重度憂鬱症會讓人產生一種像是黑洞般把人的精神吸入吞噬的虛無感受。
在台灣有56%的受訪醫師都表示,憂鬱症是近年來其門診中「增加最多」的診斷類型,26%的醫師更將其列為「增加最多」的第一名;有56%的醫師認為,憂鬱症與焦慮症在國高中階段最為常見,並隨年齡增長,伴隨更高的自我傷害風險,在高中時期達到高峰。
憂鬱症已是全世界該重視的三大疾病之一,憂鬱是一種情緒狀態,有些人把當下心情短暫的情緒低落,歸咎給憂鬱症,事實上,憂鬱症是一種病,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思考、感覺與行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20 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憂鬱症就是其中之一。
我曾教導遭遇憂鬱症難關的孩子,他提及「每時每刻對我都是痛苦,我已厭倦這樣的痛苦,但卻無法擺脫」,而憂鬱症孩子也常出現逃學不願意到學校,每天在路上不斷無意義的走著,因為憂鬱症痛苦會像黑洞一樣把你吸入吞噬,周遭人難以理解會認為你玻璃心,不理解的環境反而會加速憂鬱症患者選擇自盡,因為自盡才能結束從內心深處發出源源不絕的痛苦。
我也曾親訪重度憂鬱症康復者,他是一名教會牧師,透過信仰的力量擊退重度憂鬱症的侵襲,重新在身心靈獲得健康,甚至狀態更好,因為憂鬱症發作時會讓人感受到不知道現在自己在幹嘛,接下來是一種嚴重的空虛感入侵內心,讓人內心有變成空洞的痛苦感,此牧師擊退憂鬱症康復後,也成為台灣的社會助人者,目前有全球有很多人士因為憂鬱症所苦,不只影響了這些人的生活,憂鬱症也害一些人因此輕生,我有關注到台灣有一個長期行善的善人吳念真先生也有憂鬱症,目前是有使用藥物的狀態,也有一些案例是吃了多年的藥物但沒有更好的幫助,反而會有副作用 。
這名重度憂鬱症康復者提及我覺得在這段過程中,我心中有一種愛的力量在支撐,我愛我的丈夫,也愛我的孩子,但我意識到這樣的力量可能不足夠去對抗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此時我便和信仰的力量尋求幫助,而在基督教信仰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聖經(Bible)的話,所以我透過聖經的話得到許多「正能量」,並得到「恩典」,因為我親身經歷過,當憂鬱症發作時,患者的思想會變成極化的負面,在基督徒的話語是一種被定罪感、被控告感,而這種負面的想法讓很多人無法再重新站起來,所以過程中很關鍵的是「原諒」、「饒恕」(Forgiveness),在這過程中需要一種「希望」(Hope),並且把自己個人性的驕傲放小,把神的公共性榮耀放大,並全心倚靠神的愛(God's Love),每一次憂鬱症侵襲導致軟弱,導致症狀發作,此時便可透過信仰,包括我所說的信仰(Faith)、聖經的話語(The Word of God)與耶穌(Jesus),也是基督徒話語中聖靈的力量,當時症狀發作時我會閱讀神的話語、聆聽教堂音樂與唱詩歌,是運用自己與聖靈(Holy Spirit)的互動,去洗滌自己陷入重度憂鬱症走不出來的狀態,在這過程中會得到智慧、愛來直接面對重度憂鬱症的挑戰,並且把憂鬱症擊退,我在生病的末期做了這些事,其實當時還是有散發負能量的人事物在我生活之中,當時我便意識到如果一直被這些人事物的負能量影響,將會持續困在重度憂鬱症中,於是我透過信仰強化了我的「正能量」(Positive Thoughts),而且我不被這些負能量(Negative Thoughts)的人事物控制,所以我特別閱讀在聖經中關於「醫治」、「造就」、「恩典」等文字思想,並透過來自聖經的思想去超越負向的重度憂鬱症,重新得到自由。
而台灣目前治療憂鬱症,大多停留在身體(身)與心理(心),但卻缺少心靈、靈性(靈)的討論,這是根本的問題,可能問題的癥結點與解決關鍵也在這裡,因為開始正視身心靈中靈的角度去做切入醫治,或許身心靈的療法多管齊下,能夠有效幫助憂鬱症的病友,並使其突破疾病綑綁,得到心靈自由與恢復健康。
人類擊退憂鬱症病魔的畫面,猶如電影《雷霆特攻隊》「哨兵」Bob擊退「虛無」(The Void)的那一幕,Bob代表著精神醫學科學隱喻圖像,擊退憂鬱症,超越孤單虛無黑暗力量控制,融合轉化為己用的生命勇士。
文.張天泰
(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