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彰化縣五通宮神像遭持鐮刀破壞一事,震撼全台。事件雖然表面上看是一名香客的情緒失控行為,但更深層的問題,卻是對宗教信仰的挑戰、對文化資產的破壞,乃至對社會價值觀的反動。這不僅是一宗刑案,而是一記深沉的警鐘,敲響我們對「信仰尊重」與「文化自覺」的警覺。

首先,我們必須嚴肅看待:信仰不容暴力侵犯。神像不是木頭塑像,而是千萬信徒的信念投射,是地方長年供奉、祈願與情感的核心。廟宇中的神明,是人們精神依靠與社會道德的象徵。當有人拿起鐮刀對神像揮舞,傷害的不只是雕塑,更是所有人的內心。

其次,破壞文化資產,是一種文明的倒退。五通宮這樣的宗教古蹟,往往融合了歷史、美術、建築與地方記憶,是在地文化的縮影。一刀劈下,不只破壞了雕像,也斬斷了歷史的連結與文化的傳承。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推動文化保存,卻難敵一人一刀的暴力破壞,這是令人痛心的事實。

更深的問題在於:這樣的行為反映了現代社會人心的偏激與失衡。在多元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表達不滿的權利,但絕不該用激進手段踐踏他人信仰。一旦社會對這種暴力行為抱持模糊態度,對信仰的不敬將逐漸成為常態,仇恨與對立將取代理性與尊重。

司法機關必須展現強力態度,嚴正執法,不只是為神明主持公道,更是為全民建立底線與信仰的安全感。教育單位也應該反思,如何從校園、家庭、社群開始,培養年輕世代的宗教素養與文化敬意。

最後,社會大眾也該自問:我們對不同宗教的態度,是理解還是冷漠?對古蹟的存在,是珍惜還是視若無睹?文明不是建在高樓大廈上,而是建立在尊重與理解的基礎上。我們守住這條線,才不會讓野蠻一步步吞噬社會的溫度與信仰的尊嚴。

願五通宮的神像早日重修,也願我們的社會記住這一刀的教訓,從此更加團結、敬畏、珍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