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港版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局勢持續動盪,言論自由、人權保障急遽倒退,不少港人被迫出走;然中共刻意操作「洗人口」,透過引入親北京人口重塑香港社會結構,已對原本追求自由的港人造成壓迫與邊緣化,也引發臺灣政府對港人來臺申請居留或定居政策的重新檢視;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指出,人口結構的變化已不單是社會議題更是國安問題,需以制度性方式因應。

設計「長期居留」制度 創造雙贏彈性

面對港人不一定想申請定居,而是希望在臺自由往返與工作生活的現實,政府規劃的「長期居留」制度正提供一個務實選項;此制度不僅讓港人保有香港身分,也能在臺灣穩定發展,減少因政治不確定性產生的移民焦慮;這樣的政策兼顧人道與國安,讓來臺港人能安心生活,同時避免遭有心人士利用定居制度滲透。

國安防線前移 觀察期成關鍵機制

新制納入「國安觀察期」與延長「居留-定居」審查時程,有助政府釐清申請者背景與行為是否符合臺灣自由社會價值,這項調整是對應近年中共滲透手法日益細緻的必要防線;中央警大學者指出,過去一年制的短暫居留可讓有心人士藉合法名義滲透臺灣,這正是國安機關需強化管控的關鍵環節。

面對科技滲透 提高全社會警覺

中共對臺滲透並非止於政治操作,更深入至產業與科技領域,如內湖科技園區,已成中共「科技淘空」的標靶之一;政府透過路跑活動設攤宣導,推動國人赴陸前的登錄制度,是提升公民風險意識的實務做法;國安局統計,光是過去一年多已有82起國人赴中遭不當限制人身自由的個案,這提醒我們民主社會的安全必須全民共同維護。

深化制度保障 構築民主防衛網

在面對港澳移民與中共滲透雙重壓力下,臺灣必須建立一套兼顧人道與國安的治理機制;未來應持續強化居留審查透明化、強化港澳人權審查制度,並設置與國際接軌的庇護通道,以保護真正因政治迫害尋求自由的個體;同時,推動全民國安教育與赴陸安全制度化,將是民主防衛工程不可或缺的一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