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有碰過阿嬤叫老師出來幫她孫子背大提琴的,三更半夜打line」、「最近哥哥都叫不起來,我已經無能為力了,麻煩老師協助」、「之前還有家長問過,為什麼他中午不睡覺呢」、「不會教就別生…感想」,以上是台灣恐龍家長騷擾老師的留言。
擺爛不教小孩,丟給老師管,卻要干預老師教學和管教,這是台灣恐龍家長的行為特徵之一,因為孩子從小接觸的人、生活、處事態度、禮貌責任都是從家庭出發,爸媽的行為會影響一個人的人格發展,不過遇到三不管家長,以為把小孩丟給老師、丟到學校,繳了學費就像是丟包小孩,什麼吃喝拉撒都會教、什麼加減乘除注音英文通通會,擺爛不負責身為父母的責任,這是台灣恐龍父母!
而恐龍家長已出現罵學校老師是狗後死不承認,說謊那是在談生肖的問題現象,結果小恐龍從此跟著學習說謊亂掰,把多年前,有叛逆行為被學校老師管教說成家暴。
必須注意的是不只階級會複製,連說謊都會複製。
如果恐龍家長一家都有慣性說謊習慣,連帶其只養不教的小恐龍也會跟著說謊,所以我一再強調家庭教育很重要。因這種行為模式是可以被複製的,從研究觀點來看,社群媒體專家Pamela Meyer 研究欺騙多年,她指出人類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會為了獲得成人關注而裝哭、並且觀察大人反應;成人進入社會後,各式流竄的虛假訊息更是讓人屢見不鮮,像是過往欺騙人點閱的病毒信件,到現今盛行的騙電話。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曾說過謊話,就可能再次重蹈覆轍。
根據《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上,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團隊發表一篇從生物學角度探究這類說謊情況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人類在說出謊言的時候,會刺激活化大腦的特定部位,使得該區塊逐漸疲乏,最終使得說謊者對謊言逐漸無感麻痺,讓欺瞞旁人這件事情變得彷若常事。
而研究團隊的實驗方式如下:讓一群各自陌生的成年受試者組成團隊,他們必須觀看一組有錢幣在罐中的圖片,並且告知同伴罐中的錢幣數量,交由同伴去回答,而每次兩方都能獲得報酬。但是研究團隊刻意設定情境:刻意引誘鼓勵受試者自願說謊,因為如此可以讓同伴或自己拿到更多的錢。實驗過程會同時以功能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掃描受試者的腦部,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的血液流動變化,以此來分析大腦各區域的功能運作。當實驗對象發現說謊能有所回饋時,便會更想要欺騙同伴。可是,即便受試者在實驗過程裡,不一定每次說謊都有好處,他們還是把謊話越說越大。
透過 fMRI 可以發現,當謊話越說越多,杏仁核的活動也逐漸縮小,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成果似乎證明了一種「滑坡效應」,這表示人類說謊或許不只是經過理性的思考計算,可能是因為大腦對說謊逐漸麻痺。就像是我們所知的政客謊言,說得越多越肆無忌憚。但研究人員亦指出,實驗的受試者,因為預期在實驗中說謊並不會受到懲罰,因此才會更放膽在實驗中說謊,但這份研究還有一些限制。因為團隊設計了一個特定環境做實驗,研究人員能夠確實掌握各項變數;但移到其他類型的環境或是現實生活中,不誠實所牽涉的範圍變很廣,而在現實中說往往往得面臨遭受譴責的風險。
因此,研究人員Tali Sharot 承認,目前這項研究,雖然可以確認杏仁核活動的減弱與說謊有關,但至於是否代表他們在負面情感上產生反應變化,還要進一步所觀察的特定腦部區域,才能推測,所以在將此研究的結論推展到現實世界時,要更加謹慎。
而台灣家長要留意日常生活中,是否時常不經意「示範」說謊,家長有時為了省麻煩,會哄騙小孩「今天遊樂園沒開」、「冰淇淋賣完了」,這些「無關緊要」、「漫不經心」的謊言,當孩子開始察覺,就會覺得其實隨便說謊找個理由搪塞,也沒什麼大不了。故對於說謊,家長和孩子的標準必須一致。當家長說謊被孩子發現時,也要勇於道歉,而不是找藉口掩飾,才能正向的培養誠實,而孩子說謊家長絕不能一昧護短跟著造謊,否則只是製造低道德說謊家庭的複製悲劇。
總言之,台灣恐龍家長不斷說謊,只養不教的小恐龍也在進行說謊複製,你們的杏仁核活動縮小也在複製!接續我創造〈專治假肖〉(台語),希冀恐龍父母勿假鬼假怪,一錯再錯。
〈專治假肖〉(台語)
恐龍家長大太妹:「我瘋起來連我自己都怕。」
馬東石老師:「上次和我說這句話的人假鬼假怪,我當義務老師好好教育他,他被教育後,先進入醫院、目前在瘋人院。」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