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飛官「鷹爸」挺身反共大罷免,卻意外遭到一群退伍軍人同袍言語霸凌、群起批判,甚至被指責為「媚綠」、「舔民進黨」。這起事件,掀開了台灣長年潛伏在軍中與退役系統中的一股荒謬邏輯:凡是擁護民進黨政府,即使是效忠國家的現役軍官,也會被當成敵人對待;反之,對中共示好、對民主冷嘲熱諷,卻能在某些深藍或退將群體中獲得掌聲。
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顛倒?說到底,這並不是單純的意見分歧,而是長期威權遺緒與「大中國民族思想」深植人心的結果。這群退役軍人,成長於黨國一體的時代,將「中國」視為唯一合法的政治歸屬,卻無法接受台灣民主深化後的現實。政黨輪替本是民主社會的常態,而「中華民國」如今的實體存在早已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實踐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
許多退將打著「反台獨」的旗號,自詡為國家守門人,實則將「反民進黨」等同於「捍衛國家」,更進一步將對共產中國的包容視為戰略選擇。然而,他們口中所謂的「捍衛國家」,卻是對共產專制的緘默與對本土政權的仇視,這不僅與他們曾經誓言效忠的「中華民國」背道而馳,更是對現行民主體制與台灣人民的背叛。
真正的國家不是由某個政黨壟斷的概念,而是由人民共同承擔、共同選擇的體制。政黨可以更替,政府可以被批評,但民主程序不可否定。當一群退將或深藍親共分子寧可讓中共統治台灣,卻抵死不接受民進黨合法執政時,他們效忠的已經不是這個國家,而是意識形態與過去榮光的幻影。
台灣人民絕不能容許這樣的思維錯亂所帶來的危機。它讓一群曾經手握武器、肩負保家衛國使命的人,在退伍後反而成為民主社會的不穩定因子,甚至成為通敵賣國者。而不得不令人擔憂的是,如此錯亂的價值還持續透過他們封閉的社會網絡影響著下一代軍人,使得軍隊的中立性與國家認同出現裂縫。
國軍應堅持效忠捍衛的是由民主機制所建立的國家,不是任何特定政黨。不論國號是「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乃至將來若由全民經由民主程序決定更名為「台灣共和國」、「福爾摩沙共和國」等國名,只要是經由民主方式產生的體制與領導人,就是國軍必須堅持效忠並捍衛的對象。
感謝「鷹爸」事件這面照妖鏡,讓全民看見民主台灣尚未完成轉型的隱性問題。唯有正視這樣的價值衝突,深化全民的民主認同,才能避免台灣在面對境外敵對勢力日益猖狂的威逼之際,得以慎防內部的「自我瓦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