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臺辦於3月28日宣布其官網正式開設「臺獨打手、幫凶迫害臺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聲稱當日已接獲323封舉報信,並點名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民進黨立委與檢察官、網紅等人為所謂「臺獨幫凶」,揚言將依法追責、終身追責;此舉不僅是對臺灣民主制度與官民的直接威嚇,更是中共對臺進行「法律戰」與「認知戰」的又一具體行動,透過公然點名臺灣政府官員與言論工作者,中共企圖以恐嚇與輿論壓力迫使臺灣社會噤聲,營造「反中即犯法」的心理陰影;本文將從操作目的、認知戰手法、對臺灣社會的潛在衝擊,以及反制策略四個面向進行分析。

中共操作目的:恫嚇臺灣,干預內政
中共此次設置「舉報專欄」,公開接受並統整對臺灣人士的匿名舉報,再以國臺辦官方名義發布,點名批評臺灣政務官、公職人員及網紅,顯示其意圖透過此舉達到對臺政治施壓的效果。這是一種變相的「黑名單化」,目的在於打擊在臺灣主張民主、自主、反對中國統一的個人與群體,對其進行心理威懾與名譽損害,此舉意圖對內形成中共民眾對臺灣的仇視氛圍,對外則藉由法律語言包裝其政治打壓行徑,合理化其敵視行動,並試圖為日後可能的跨境制裁鋪路。

法律語言包裝,混淆視聽
中共此次操作並非單純的「點名批判」,而是將其包裝成一種所謂「依法追責」的正當行為。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所使用的詞彙,如「依法追責」、「性質惡劣」、「事實為依據」等,目的就是混淆視聽,營造其舉報與制裁行為具有法律正當性,這實質上是對國際社會法治原則的嘲弄;中共試圖透過「法律語言」、「人民舉報」等形式,將其專制政權對臺灣主權與言論自由的打壓合理化,並輸出這套「中國式法律戰」模式至臺灣輿論場域,進一步擴大其認知作戰的影響力。

對臺灣社會的潛在衝擊:寒蟬效應與社會撕裂
這類公開點名、威脅追責的行動,可能對臺灣社會形成潛在的寒蟬效應。對於在第一線從事國家政策推動、國防安全、司法調查或言論倡議的人士而言,若擔心遭中共點名、列管,可能進一步自我審查,進而影響施政與言論自由,這也將助長「不要惹中共」的消極心態,讓社會逐漸產生對民主原則與反抗意志的疲乏;此外,中共還試圖藉由將「臺獨」與「迫害陸配」、「打壓和平」畫上等號,挑動臺灣社會內部對陸配、對不同政治立場者的猜忌與敵意,加深社會裂痕,削弱內部團結。

揭露操作本質,強化國安法治
面對中共這種具備法律戰與輿論戰雙重性質的操作,臺灣應該迅速揭露其本質,主動對外發聲,強調這是中共以國家機器威脅民主社會人民言論自由與人身安全的行為。政府應強化對被點名官員與民眾的法律與安全協助,並同步進行輿論澄清與國際說明。此外,國安系統應加強對中共統戰與情報滲透的追蹤與防範,將中共利用網路、社群平臺或匿名檢舉系統對我國內部進行滲透與資料蒐集的手法公開揭露,進一步喚醒全民對中國認知戰與法律戰的警覺,凝聚臺灣社會共同防衛民主自由的意志。

結語
中共藉由「臺獨幫凶舉報專欄」進行政治威嚇,並企圖將對臺統戰與滲透行動制度化、公開化,其背後隱含的威權打壓本質不容忽視。臺灣必須以冷靜而堅定的態度應對,結合國安體系、社會力量與國際輿論,共同揭穿中共操作的真相,並以民主、法治與團結作為回應,維護國家的主權與人民的言論自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