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此事件議題仍要導正台灣社會視聽。
幾個月前,網紅鍾明軒被民進黨桃園市議員黃瓊慧開轟怒斥:「鍾明軒啊你可以老實點嗎?承認被邀很困難?」,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也痛批:「鍾明軒真是一個既自私又自以為是的網紅。」
鍾的錯誤,追究其根源是「自私」之毒,而「歧視」是「自私」的孩子。
在歷史,「自私歧視」的毒很早就滲入人類世界,在數十年前的美國,南方幾州的白人因自私也對黑人表現出類似的歧視行為,而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亦是這種自私群體意識的歧視毒。
然而,人類還要有未來的話,勢必得減少現有價值體系中,放任自私歧視毒散播的傾向,更重視國家社會各公共性政策議題,和天地萬物的福祉,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繼續保持為一個能適應環境的物種,未來的道德標準就應該具有足夠的彈性,在問題出現時衍生出良好的解決辦法。
解決辦法正是馬偕博士為公共性「寧願燒盡,不願鏽壞」來治療自私歧視之毒,據我所知,有許多在台灣馬偕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相關工作人員、甚至是清潔員都應以馬偕博士的行動精神為榮耀,馬偕博士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他所疼惜的台灣,在醫療貢獻方面,馬偕博士在自宅展開免費醫療的工作,教導民眾公共衛生知識,為人拔除蛀牙,贈送瘧疾特效藥,治療腳膿瘡(俗稱臭腳粘),並由國外輸入蔬菜種子如蘿蔔、甘藍菜、蕃茄、敏豆、花椰菜、胡蘿蔔等,介紹給農民種植。馬偕博士大量傳輸西洋科學知識到臺灣這個國家。
在教育貢獻方面,馬偕博士1882年7月26日,馬偕創建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漢名為「理學堂大書院」,今真理大學)。二年後的1884年又在牛津學堂東側建立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第一屆即招收34名學生,不但學費全免,還補助交通費、提供吃住與衣著,在文化貢獻方面,馬偕博士在台灣蒐藏與鑑別許多文物,他在1893年第二次返回加拿大時,曾購入600件台灣民俗文物,其中三分之二為漢人所有,三分之一為原住民所有;原住民文物中,又以凱達格蘭族佔大多數,這些文物現在存放在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博物館地下室。
行文最後,我在台灣親眼看到也聽聞部分人士合理化利己中心主義,認為「我家好就好別人死光都沒關係」秀人性下限,這和鍾是一樣的思考和行為模式,為公共性「寧願燒盡,不願鏽壞」是自私歧視之毒的解藥,馬偕博士已做了身教示範,馬偕博士沒有教你「我家好就好別人死光都沒關係」絕對自私歪理!
最後,鍾應該去看極權阿共如何壓迫不同性取向和不同性別氣質的孩子,再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不對?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