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滿桌零食飲料,孩子很容易忘記洗手直接吃,有病從口入的疑慮之外,零食還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再加上整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滑手機到日夜顛倒,幾乎很少運動,幾乎過完年孩子都會變胖!但孩子的健康不該因為過年而鬆懈,故本文提醒各位爸爸媽媽過年期間也要鞏固孩子健康基本盤。
兒童肥胖議題為21世紀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目前在英國,超過五分之一的兒童在入學時超重或肥胖,三分之一的兒童在小學畢業時超重或肥胖。超重會對孩子在短期和長期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負向影響,包括被霸凌嘲笑、導致自尊心低落和焦慮。在2018年,英格蘭就制定了2030年將兒童肥胖率降低一半的目標,並解決兒童肥胖盛行率不平等的問題;在2019年9月,英國公共衛生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 UK)發表《根除兒童肥胖症》(Routing Out Childhood Obesity),針對英國兒童健康政策現狀,提出一系列改變街道環境的建議,特別是學校周圍的街道環境,目標是讓所有兒童都能有健康的回家路線。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授劉影梅,長期關注台灣這個國家的兒少健康,曾負責全國學校健康體位計畫十一年,降低多年居高不下的國中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扭轉臺灣兒童「亞洲第一胖」的排名。
劉影梅教授特別提醒台灣家長「快樂長高更聰明–FIT健康計畫」原則,在 「Fitness - 運動與睡眠」方面,在運動上,因運動不僅能幫助孩子消耗多餘熱量,更能分泌血清素及腦內啡,使情緒穩定、專注力提升,讓孩子每天至少需運動1小時,且應包含大肌肉運動如跑步、跳繩等,同時避免久坐也是減少肥胖的重要策略。
在睡眠上,睡眠與肥胖密切相關,睡眠不足會導致瘦身素(Leptin)下降,飢餓素(Ghrelin)上升增加肥胖風險,故劉影梅教授特別建議睡眠時長:包含小學生9小時、國中生7.5至9小時、成人至少4.5小時(以90分鐘為一單位),家長應協助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習慣,並確保他們在睡眠高峰時段,已進入深睡狀態。
在「Intake - 均衡飲食」原則上,劉影梅教授溫馨提醒家長健康餐盤的原則,
飲食結構應均衡,建議每日餐盤中蔬果佔一半,其中蔬菜需多於水果,並包含至少2份深綠色蔬菜,穀物與蛋白質佔另一半,應優先選擇全穀雜糧和避免精緻澱粉。
另外在健康點心與飲品上,劉教授提醒孩子的點心應以牛奶(每日2份,每份240cc),和水果為主,每份熱量不超過250大卡,同時鼓勵飲用白開水
避免含糖飲料或果汁,因這些飲品會增加蛀牙風險降低專注力,且熱量高易致肥胖。在「食物選擇的技巧」原則上,劉教授提示多攝取天然、原型食物,如糙米、五穀米,增加膳食纖維。避免精緻食品,如白米飯、麵包,因其缺乏纖維,易造成血糖波動。
最後為「Teamwork - 家長與學校的合作」原則上,劉教授推薦親子共餐與運動,讓父母應與孩子一起進餐,避免讓孩子在電視前進食,以防攝取過量食物。同時家長應在假日陪伴孩子參與戶外活動,每次至少1小時,讓父母幫助孩子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維護孩子身心健康。
過農曆新年偶爾放縱一下沒關係,但想要玩得盡興又不胖,可以參考「211餐盤」和「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維持三餐不額外吃餐間點心,參觀景點儘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走路,以免過了年又變胖了的懊悔。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