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先祝福讀者們,2025新年快樂,儘管對時事的評析觀點各有不同,但也唯有在不同意見的激盪下,透過多元交融淬鍊出更堅若磐石的民主,這就是台灣難能可貴的國家價值吧!籲請各位繼續不吝給予鞭策指教!

回歸正題,賴總統於元旦談話當中,特別細數國家賦予各該機關處理爭議性法案的救濟途徑,包括行政院的覆議、憲法法庭釋憲、人民則有創制複決權利,透過以上種種方法,得以讓法律案容有再行思辯的空間,藉以匯聚更大的民主,展現主權在民的真諦。
儘管話說得冠冕堂皇,但說穿了,就是要窮盡一切力量,把近來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所謂「亡國法案」擋下來(*或說財劃法攸關中央削權、憲訴法恐癱瘓憲法法庭,會毀壞憲政體制還能說嘴,但選罷法要求罷免連署檢具身分證會亡國?有事嗎?!)。這情境就好似總統有意邀請韓國瑜院長喝杯和解咖啡,卻又放任柯建銘總召嚷嚷著罷免韓國瑜一般,都是「提籃假燒金」,擺明車馬了!

好吧!姑且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麼,到底甚麼是「更大的民主」呢?一針見血的說,就是「以民進黨為主」,所有的民主機制,碰上了民進黨,都得自慚形穢的閃邊涼快,因為怎麼大,都大不過民進黨。
民進黨就是個以不斷鬥爭起家的政黨,這鬥性早已深植在黨的DNA之中,當前之所以能夠打下長期執政的根基,鬥性絕對功不可沒。憑藉著鬥性,綠營人士總是能夠在劣勢當中扭轉乾坤,當道理站得住腳,自然得理不饒人,站不住腳,那就翻轉道理,把無理應詮釋成偌大的真理。這就是能夠拿到執政權的本事,藍營那些溫良恭儉讓、憨慢的傢伙,差得遠了。

我們就以當前三大爭議案件可能的後續救濟途徑為例:覆議會做,但絕對只是過場,畢竟立委人數終究不敵;釋憲會提,但不涉及憲政權責架構的案件,憲法法庭或難有置喙的餘地;青鳥會飛,但恐早以再而衰、三而竭,陣容稀稀落落、又老又少了。換言之,唯今之計,就只剩下賴總統所說的「創制複決」,講白了,就是公投。
倘若真循著法律程序,暫且擱置三大案件而付諸公投,比拚的,就是各自基本盤的動員力,以及這段時間以來,民眾對於各政黨的喜好與仇恨值。相信在民進黨的盤算中,組織的向心力遠優於一盤散沙的藍營,具有相對優勢,復以藍白陣營在媒體輿論與監督團體的負面廣宣之下,印上了蠻橫無理的刻板印象,累積的仇恨值不低。兩種強勢因子交相作用下,要仿效當年「四個不同意,台灣更美麗」的大獲全勝,不無可能,自然的會將公投視為最終的救命靈藥。
然而,假若執政黨錯估形勢,其實民眾早已厭惡綠營屈居少數而不安分的無理,引致於公投結果慘遭滑鐵盧。嗯!那也無所謂,回顧歷年公投後續執行狀況,我國第一次公民複決權通過案,是2018年的「以核養綠」,其主文內容乃挑戰2025非核家園政策,籲請廢除電業法中、核電全面停止運轉的期限。
結果呢?通過了又如何,甚麼都沒有改變,核電依舊被政府當局持續汙名化,而各該核電廠也皆按照原有期程停止運轉,2025非核家園的指導政策仍然繼續執行中,試問要這公投何用?誠然,執政黨固然可鑽法律漏洞,強調著公投只是廢掉停止運轉期限,但難道他們不明白,該次投下贊成票的多數選民,擺明了就是要核電,但他們在乎嗎?講白了就是「搏壞筊」、輸了不認帳吧!

所以說,由前述的事例,就可以了解到「跟民進黨認真就輸了」。他們總會提出繁瑣且不同的救濟途徑,目的就是以拖待變,等待著時機成熟,等待著信號一響,就毫不留情的作出致命反擊。假若不明白這「槍桿子出民主」的硬道理,仍舊選擇與他們和稀泥,最後的結局,就只是自我覆滅而已。
以三大法案付諸公投為例,恰好只是為民進黨搭建2026地方大選的主舞台,府院黨得以透過宣傳政策的正當理由,在全國各地大撒幣,將行政資源發揮到極致,繼而為來年的勝選,預先鋪好凱旋的紅地毯。試想,如果2026年民進黨能拿回地方多數縣市的執政權,實現中央與地方的大一統,則財劃法將中央的錢分配給地方的作法,不就沒差了嗎?反正都自己人在玩,自己玩自己爽,屆時法也就沒有再修正的必要了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