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周,馬英九基金會邀請以馬龍為首的中國青年學術交流團訪問台灣,因其成員多具有共青團身分,加上在訪問期間所發表的冒犯言論,而在事後引發諸多爭議,此舉在兩岸敏感時刻顯得格外刺眼,因為交流團的到訪並未伴隨任何軍事威脅的緩解。
在交流團訪台期間,解放軍的軍機與軍艦不僅頻頻擾台,甚至傳出中俄預計在東海聯合軍演的消息。這種「一手棒子、一手胡蘿蔔」的行為,究竟是真心與台灣社會交流?還是背後別有用心?筆者觀察交流團在台數日所引發的事件,略知一二。
別有二心的學術交流團
首先,在交流團到訪的首日便拜訪中山女中,由於過程中奧運桌球金牌馬龍受到女同學熱烈歡迎,故被中媒戲稱「猶如唐僧進入盤絲洞」。消息傳到台灣,不僅引起校方的抗議,更在網路上掀起一片對交流團的撻伐。中國網友與媒體以如此輕蔑、不尊重的態度,看待「學術交流」,實難令人相信其對台灣有多少善意。
其次,是復旦大學女大生宋思瑤,以「中國台北」祝賀台灣隊奪得棒球12強冠軍,其有何居心,我們並不可測。但從其話語中卻透露出大中華主義的封建心態,以上對下的視角,看待兩岸關係。這樣的交流不僅無助兩岸青年互相理解,更顯示兩岸社會思想的差異。
除此之外,在交流團訪台期間,解放軍的軍機與軍艦活動並未減少,不免讓人懷疑北京真實的意圖。這些動作所釋放出的訊號,實在令人難以相信所謂的「兩岸善意」是真實的。
國民黨的角色混亂
而一向主張兩岸要和平交流的國民黨,面對交流團的吃豆腐行徑和共軍機艦的侵擾,非但時常迴避提問、不批評。更在立法院大刪明年度的國防預算,將潛艦國造預算全數刪除。在要團結抵抗中共之際,國民黨卻不斷在國內扯自家人後腿,實在是台灣最大的悲哀。這種「求和」姿態非但未能換取北京的讓步,反而讓更多民眾對國民黨的立場產生質疑。
至於,作為主辦方的馬英九基金會應該更全面地考量兩岸青年交流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對台灣而言,任何形式的交流活動都應以對等與尊重為前提,特別是在北京軍事威脅不斷升高的情況下,台灣民眾也有理由要求馬英九基金會和國民黨,向中國方面表達停止軍事挑釁的訴求。畢竟,若軍事威脅未停,任何形式的兩岸交流都難以令人信服,更可能進一步激化台灣內部的政治分裂。
結語
總結來說,從交流團訪問期間,解放軍對台灣持續不斷的軍事威脅,暴露了兩岸交流背後的矛盾。軍事與交流「雙線並進」的策略不僅讓台灣民眾難以接受,也讓人看清北京在兩岸問題上的兩面手法。
台灣需要更加警惕這種策略帶來的影響,並堅定自身立場,要求北京停止軍事威脅,否則任何形式的交流都只是徒勞。國民黨與馬英九則應重新審視其交流活動的意義與影響,避免淪為北京「統戰」的工具。唯有在對等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兩岸關係才有可能邁向真正的和平與穩定。
(曾學揚,政治系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