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覺得美國籃球運動員麥可·喬丹 (Michael Jordan)、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身上有體育哲學和體育教育哲學嗎?
 
  體育在無數職業球員、教練、體育教師、學習體育科的學生、政府官員、電視觀眾、社會群眾的生活發揮著核心作用,同時體育對全球社會的經濟、教育發展位居關鍵地位,現今體育教學目前是國家學校課程的一部分,而每日體育新聞是國家媒體的一部分,體育已為一項公共政策,體育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而體育即教育所涵蓋的領域,自古希臘以來,哲學家們就已經對體育的本質進行了反思。Plato和Aristotle將體育視為教育得以關鍵組成的部分,進而將其視為人類得以繁榮重要組成的部分。而體育和教育哲學有密切的關係,故不能悖離教育的規準,悖離了教育規準就不是體育。英國學者皮德思(Peters)提出三項教育規準,一、合價值性(worthwhileness);二、合認知性(cognitiveness);三、合自願性(voluntariness),教育哲學的分析工具,也同樣運用在體育哲學研究,Klaus V. Meier (1988)、Suits (1977)和 Frank McBride (1979) 利用分析哲學的工具來分析「運動」一詞的使用,並運用分析哲學來識別特徵和比較差異,而體育 (Physical Education) 為Archibald Maclaren在1863年首先創用,他在體育系統 (A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強調體育學科在整體教育的重要性,主張健康重於體能和技術、強調人的一體性 (oneness),類似的全人體育理念,在1894年,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發起人Pierre de Coubertin倡議復興古奧運,並強調奧運不應只看重勝負的意義,而應重視教育的精神與價值,奧運的教育宗旨以運動為基礎,能促進健全的體格與高尚品德的發展,Pierre de Coubertin(1908)甚至指名奧運的教育哲學是「不在征服他人,而在自我努力及奮鬥」 。體育哲學作為一個教育學術子領域,目前可追溯到 1970 年代,職是之故,體育哲學成為系統哲學探究的一門學門,是屬於一個新興的研究主題。

  體育哲學是一門對人類遊戲、運動、體育或休閒經驗的反省活動;是利用哲學當一種工具和導引,使我們更能了解體育活動的本質,而根據《體育哲學雜誌》的第一編輯Robert G. Osterhoudt的說法,「這一哲學分支致力於提出真正的哲學檢驗,或對體育本質的反思性真實檢驗……以及系統地討論體育運動所特有的問題。運動,直到它們被簡化為具有明顯哲學秩序的事物」。承上,體育哲學不是橫空的獨立出世,而是接受到多思潮而得以成長,例如體育哲學早期受到遊戲哲學的影響和啟發,最著名為荷蘭學者Johan Huizinga在1938年所出版的《遊戲人》(Homo Ludens),此書讓遊戲成為體育哲學的重要元素,而「遊戲」的概念在教育哲學領域,也有學者開始進行進行概念性探究,Johan Huizinga(1938)表示遊戲人是一個教育理念,同時也是社會科學的理論模型,所以在經濟活動中,人們最主要透過遊戲發展其技能。而由於在遊戲中有被規範的行動自由,並要求獨立思考能力,人類可以發現自己的特點並將從中所得到的經驗轉化入自己的人格塑造中,在此模型中指出,人類需要遊戲來做為一種發展觀念及意義的基本形式。

  Scott Kretchmar(1997)認為體育哲學和教育哲學在學術系譜上密不可分,因體育哲學1870年代到1990年代,從較大的教育哲學其中一個分支,開始自行演化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在此期間,該領域經歷了三個階段:分為「折衷」階段(the‘eclectic’phase)、「系統化」階段 (the‘system-based’phase) 和「學科」階段 (the‘disciplinary’phase)。在折衷階段,也稱為「教育哲學時期」,是教育哲學為體育哲學研究奠定後期成為獨立學科的重要基礎。William James、Edward L. Thorndike和John Dewey等教育理論家、教育哲學家,挑戰了占主流傳統知識分子所掌控的教育論述,強調了玩、遊戲和運動在人類為實現人生美好生活,三者所提供的重要價值。而R. Scott Kretchmar認為體育哲學發展三階段,在第一階段「折衷」時期為上述教育哲學家、教育理論家所主導,直到後期,體育教育家Thomas D. Wood 和Clark Hetherington站在上述教育哲學家的肩膀上,開展了「新體育」(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新體育的提出,讓體育學科成功證明成為人類教育系統不可或缺的教學運動,同時,也再次證明體育哲學和教育哲學之間血濃於水的、傳承和創新的理論家族系譜關係,在體育哲學發展的第二階段「系統化」階段,體育哲學的系統化發展,讓體育學科不只有科學、教育學成為其理論基礎,系統化的體育哲學也成為從文化學、歷史學的角度,來促進另一種更廣泛的體育鍛鍊和運動研究方法,在體育哲學發展的第二階段,學者開始對體育教學中運動和鍛鍊等主題,來做哲學分析的主題工作,例如學者Elwood Craig David和Earle Ziegler會從描述和比較不同的哲學體系開始,在嘗試從讓哲學體系和體育做出連結,連結過程精煉出與體育教育相關的基本概念,最後再整合出體育哲學的實際意義和對教學的具體建議。

  在體育哲學發展的第三階段「學科階段」,體育學門開始意識到必須透過學術組織和出版力量,來奠定體育哲學的學科地位,Weiss (1969)《體育:哲學探究》出版正式展開序幕,而為體育哲學進行分析的學者 Eleanor Metheny (1965) 和 Howard Slusher (1967)也在第三階段,為體育哲學此新興學科鞏固學術基礎,而體育哲學組織包括體育研究哲學協會 (PSSS) 在1972年成立,PSSS在1999 年更名為國際體育哲學協會(IAPS),以學術組織的活動來推動學術期刊《體育哲學雜誌》(JPS)的定期出版。(Fraleigh 1983:6),接續仍有助力體育哲學發展的教科書,例如Gerber 與 Morgan(1979)主編的《運動與身體》(Sport and the Body);Osterhoudt(1973)的《體育哲學》(The Philosophy of Sport);Allen 與 Fahey(1977)主編的《體育人》(Being Human in Sport);Vanderwerken 與 Wertz(1985)的《運動內外》(Sport Inside Out); Meier(1988)主編的《體育哲學探究》(Philosophic Inquiry in Sport),而體育哲學在第三階段的研究主題,基本可包含以下十個主題:運動本質為何與何為運動;人們如何理解運動;身、心與靈間的關係;何謂有意義或顛峰運動經驗;運動與體育的關係;運動現象怎麼才作為一種藝術作品;運動中提供價值學習嗎;公平競爭與運動員精神;業餘與職業運動員;國際競賽價值為何。

  運動哲學學會 (Philosophic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port, PSSS) 成立於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運動哲學期刊〕(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JPS) 正式於一九七四年發行,其他重要的教科書則有:格柏和摩根 (Gerber & Morgan, 1972)主編的〔運動與身體〕 (Sport and the Body);奧斯特豪特的〔運動哲學〕(The Philosophy of Sport);艾倫與費伊 (Allen & Fahey, 1977) 主編的〔運動人〕(Being Human in Sport);范德沃肯與沃茨(D.L. Vanderwerken & S.K. Wertz, 1985)的〔運動內外〕(Sport Inside Out);及摩根與米爾(Morgan & Meier, 1988)主編的〔運動哲學探究〕(Philosophic Inquiry in Sport)。哲學研究的經典也是哲學研究的流行,值得一提的是體育哲學中對「美學」的關注,也是近十年來的體育哲學在發展核心方法、關注研究等熱點,包含審美品質、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優雅和美的力量,與練習和觀看體育體驗的本質和相關性,將體育視為藝術,及體育哲學與藝術的關係。

  時至今日,現今關於體育本質和參與者體驗現象學的思辨仍是體育哲學的論述核心,科技、醫學、心理學元素加入體育哲學,已是時勢所趨,包括計算科學、神經科學的快速發展對體育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同時鼓勵獲取體育技能、身心關係和體育哲學,但更突出的是運動現象學。而電子競技(Esports:electronic sports) 在 1972年《太空大戰》系列便可看見其足跡,隨著遊戲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電子競技正式成為體育競技的一種,而電子競技在2014年開始強盛流行,此社會和教育現象重新引發了對體育定義要素的討論,特別是從體育哲學的角度去反思電子競技的興起,更廣泛地說,是傳統遊戲與數位遊戲之間的對比,而體育哲學家特別從體育哲學的角度,去探究電子競技是否測試身體技能、以及關注電子競技比賽制度化的影響以及在遊戲中數位化道德參與的問題。體育哲學研究是新興學門,在國內研究仍出現界定不清的狀況,例如胡天玫2014年刊登在《運動文化研究》的〈教練作為陪練員-一位菜鳥籃球教練的教練哲學〉,其學術文章屬性應是體育哲學 (Sport Philosophy)[ 體育哲學 (Sport Philosophy)/也有人翻譯運動哲學,體育哲學是一個哲學領域,旨在從概念上分析運動作為人類活動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許多領域,但主要分為五個哲學類別:形而上學、倫理道德哲學、法哲學、政治哲學和美學。而運動哲學/競技運動哲學將其形而上學、藝術、遊戲三者互動的關係、並討論運動、美德和公平的倫理問題,以及更將運動哲學/競技運動哲學與廣泛的社會政治議題進行結合。]?還是「體育教育哲學」[ 「體育教育哲學」(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Physical Education)特別重視教育體育活動的原理原則、背後的理論基礎,重視的是教練/老師教導體育活動、教練/老師帶領團隊參與體育競技中的教育教學,如何透過體育教育哲學的實踐引導,引導選手/學生在體育競賽活動中獲得成長。(不只能求勝、也要求敗,在勝敗經驗中得到教育成長)。](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Physical Education)?這是台灣體育哲學研究迫切需要解決的研究議題。

  為什麼人類運動競技不只能求勝、也要求敗?這是我們在體育活動可以思考的哲學問題!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