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統府為慶祝巴黎奧運代表團凱旋歸國,舉辦了盛大的「Our Heroes!Team Taiwan 台灣英雄 榮耀同行」遊行活動,彰顯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的傑出表現。然而,台灣民意基金會於本月16日公布的「國人對2024巴黎奧運態度」民調結果,卻揭示了台灣社會在奧運議題上的複雜情緒和深層次的認同問題。
「中國人的驕傲」?台灣人不買單!
羽球雙打組合「麟洋配」在東京奧運勇奪金牌,為台灣寫下歷史新頁。然而,部分人士將「麟洋配」的勝利歸功於「中國人的驕傲」,引發台灣社會強烈反彈。民調顯示,高達七成二的台灣民眾不認同「麟洋配奧運奪金是中國人的驕傲」的說法。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將「麟洋配」的成就與中國連結的言論,更被台灣民意基金會比喻為「在廣大回教徒面前吃豬肉」,形容其挑釁意味十足。
奧運場上的矮化與抗爭
此次民調也揭露了台灣民眾對於自身國際處境的深刻感受。調查顯示,對於在奧運會場持象徵台灣物品卻遭粗暴對待的事件,高達七成四的民眾感到不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至34歲的年輕族群對此表達出更為強烈的憤慨,近八成表示不平。
「中華台北」?台灣人陷入沉思
除了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打壓,台灣內部對於自身參與國際活動名稱的意見也呈現分歧。民調顯示,42%的民眾不喜歡以「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奧運,而40%的民眾則表示喜歡。顯示台灣社會對於「中華台北」這個名稱的使用,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與拉扯。
至於未來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會議或活動的理想名稱,民調結果顯示,39.9%的民眾支持以「台灣」為名,22.8%支持「中華民國」,20%支持「中華民國台灣」,僅8.8%支持「中華台北」。
結語
從台灣民眾對於奧運相關議題的反應,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對於自身主體性和國際地位的重視。台灣人民渴望被國際社會看見、尊重,更不希望自身的成就被其他國家所搶奪。面對中國的持續打壓和國際空間的壓縮,台灣社會需要凝聚更強大的共識,持續向國際社會發聲,爭取屬於台灣的一席之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