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頻繁地派遣無人機繞台,甚至擅闖台灣空域,對此,國防部長重申國軍的防禦政策,強調「自衛權」為核心,依據威脅程度使用相應的防禦措施。這一政策至少有兩點值得肯定:

 

防禦政策的明確性

 

首先,台灣明確宣示其武力措施並非具有侵略性,完全以保衛自身存亡為中心。這表明台灣的防禦政策不僅符合國際法,也展示了和平解決衝突的誠意。其次,若台灣遭遇已構成「武力攻擊」程度的威脅,將依照《聯合國憲章》及習慣法規則,訴諸武力自衛,這一點無疑向國際社會表達了台灣在面對侵略時絕不妥協的決心。

 

應對灰色空間戰略的挑戰

 

然而,針對中國「灰色空間」戰略,台灣的防禦政策似乎仍有提升的空間。中國利用無人機進行低強度、高頻率的侵擾,這些行為未必構成傳統意義上的「武力攻擊」,但對台灣造成的困擾不容忽視。政府若僅偏重自衛權行使,恐會陷入合法性困境,尤其是當侵擾行為未達「武力攻擊」標準時,更需要尋找其他有效對策。

 

國際實踐與執法措施

 

從國際實踐來看,各國對領空主權的維護,特別是針對無人機擅闖,多以「執法措施」為基礎進行武力排除,而非訴諸自衛權。例如,若有人駕駛的航空器擅闖一國領空,該國有權採取任何必要的執法行為。同理,針對無人機侵入,各國也有權採取必要措施,尤其無人機沒有乘載人員,更增加了使用武力排除的正當性和可行性。

 

針對無人機的執法行為

 

在執法行為的具體操作上,對故意擅闖的無人機是否需要先行警告或勸離,取決於個案狀況。根據當今國際實踐,若無人機涉及情報蒐集或政治宣傳,國家往往直接採取強制措施,而無需提前警告。這樣的操作方式,有助於快速應對侵擾,並且不會涉及人員傷亡,從而降低法律風險。

 

台灣的應對策略

針對中國無人機侵擾,台灣應該依據國際法和國家領空主權,採取強力的執法措施,而非單純依賴自衛權行使。這不僅能合法地排除無人機侵擾,還能避免進一步的衝突升級。例如,針對目前中國無人機蓄意闖入台灣外島領空的情況,台灣完全有充分的國際法基礎,採取強力的武力排除措施,以維護領空主權。

 

有效應對灰色地帶作戰

 

綜合以上分析,台灣在應對中國灰色地帶作戰時,應該強化基於國家領空主權的執法措施,依法排除侵擾無人機,而非單純依賴自衛權行使。這樣的策略不僅合法合理,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衝突升級的風險,更有效地應對中國的法律戰與心理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