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中興大學的行政大樓洽公時,除了欣賞廳堂字畫的古色古香外,你有發現大樓中不起眼的一隅,悄悄多了一間「性別友善廁所」嗎?

自2024年6月起,位於中興大學行政大樓一樓的男廁,重新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提供多元使用者更舒適的如廁空間。

這些廁所除了以加高且接地的隔間保障使用者隱私外,也解決了原先男女如廁時間不均的問題,提高了廁所的使用效率。這是中興大學校園第一間「性別友善廁所」示範案例,也期待未來校園裡能更全面地落實性別平等,打造更多元共容的校園環境。

(中興大學行政大樓一樓的男廁改建為性別友善廁所,為校園內首個示範案例。作者自攝)

改建後的性別友善廁所有哪些變化?

據筆者實際使用發現,由男廁改建的性別友善廁所,作為中興大學校園第一間「性別友善廁所」示範案例,共有3處落實性別友善措施。

一、新增廁所說明牌

性別友善廁所入口處設置了說明牌,讓使用者了解何為性別友善廁所,進而願意使用。中興大學的說明牌文字為:「本廁所可供任何人使用,各種生理/心理性別,家庭及照顧者皆可安心使用。性別平等、親子共用、全齡友善」。

二、提升如廁隱私性

原先的傳統男廁雖設有站立式小便斗,卻僅以短淺的隔板區隔相鄰便器,隱私性較低。而在性別友善廁所中,小便斗設在加高且接地的隔間門內,提供了更高的隱私性,對男性使用者來說更為舒適自在。

三、改善廁所標示系統

原先的廁所標誌以抽象人形(男褲女裙)及性別顏色(男藍女紅)為主,具有強烈的性別刻板印象。改善後的標示系統更具包容性,以便器符號強調「功能取向」,而非使用者的性別,並以紫色色系取代了傳統的藍紅色。

(將傳統男廁的站立式小便斗,重新規劃在有門的隔間內,提升隱私性。作者自攝)

從「男廁」搖身一變成「性別友善廁所」,需要更周延且多元的思考

性別友善廁所的改建措施確實有許多亮點,更具包容性的標示系統和完全封閉的隔間,消除了如廁時的尷尬感和不適感,然而,完工後的性別友善廁所仍有一些可改進空間。

舉例而言,本間性別友善廁所仍未設置「平面配置圖」,無法讓使用者在進入廁所前先了解內部布局。此外,廁間標誌並沒有加設「浮凸點字」,對於視障者的使用體驗可能大打折扣。

在硬體設施方面,除了便器、洗手台及工具間等必要空間外,參考教育部的「大專校院校園性別友善廁所設置參考手冊」,也應增加掛勾、置物平台、清潔消毒用品、烘手機、月經盒及緊急求救鈴等配件,以提升廁所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這些都是在考量使用者多元需求時,可以一併落實的友善措施。

從「男廁」搖身一變成「性別友善廁所」,並不是掛牌完工就結束,還需要更周延且多元的思考。目前的改建措施僅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受限於既有空間、經費和設備管線等考量,要真正達到「性別平等、親子共用、全齡友善」,還需要更多努力。

未來應基於此示範案例的經驗,積極研擬新建、改建更多性別友善廁所,也要更重視使用者隱私權及人身安全,讓多元性別使用者都能感到認同和放鬆。

(新的廁所標示系統,以便器符號強調功能取向,而非使用者的性別。然廁間標誌並沒有加設浮凸點字,對視障使用者較為不便。作者自攝)

打造性別友善校園,推動多元共容理念

性別友善校園的理念,並不僅限於「性別友善廁所」。

根據民間團體設計的「跨性別友善校園評比量表」,中興大學學生資訊系統中的學籍性別仍顯示「外顯性別」資訊,而其他大專校院大多已取消外顯性別欄位,或註記學生認同的性別。

在各項評比項目中,除了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外,跨性別學生宿舍入住機制、校內課程規劃、校園風氣及支持系統上,中興大學也有許多值得推動改善的地方。

儘管如此,筆者仍樂見本校開始重視及推動性別友善空間。就像是一個大型的校園實驗,在尊重彼此的性別友善理想中,逐步改變不同性別間的使用習慣,讓大家能夠慢慢地卸下不安感。

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與彼此包容,我仍衷心期盼有一天中興大學能實踐這些理念,成為真正尊重差異、多元共容的友善校園。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生、台中市青年事務諮詢委員)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