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對於臺灣人來說,是個情緒複雜的月份,除了五月天自稱為「中國人」的唏噓與難過外,5/21、5/24、5/28的三場抗議活動,超過數萬名民眾聚集在立法院外,表達對國會擴權、國眾兩黨利用人數優勢,強行通過毀憲亂政的法條以及違反程序正義的強烈不滿。這次抗議以「沒有討論,不是民主」為標語,抗議的起因主要是國會近期通過的一系列擴權法案,這些法案被批評為授予立法委員過多權力,導致權力失衡,破壞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則。尤其是國眾立法委員違反程序正義,通過不正當、暴力的手段強行推行修法。這些行為引發了民眾的極大不滿,認為這樣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民主制度的公正性,更威脅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筆者親至現場發現在抗議現場,來自不同團體的代表先後上台發言,譴責國眾兩黨立法委員的行為。他們強調,程序正義是民主制度的基石,如果國會擴權不加以制止,將導致權力過度集中,削弱監督機制,最終損害的是全民的利益。整場抗議活動在和平、有序的氛圍中進行,呼籲民眾保持警惕,注意煽動群眾情緒的言論。民主的聲音通過集會、演講、各式創意諧音梗的標語和「蔥師表」朗誦等多種形式,表達對國眾兩黨決策的不滿和對民主制度的堅定支持。這次抗議行動展現了民眾對於維護程序正義的強烈訴求,並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號召各界人士一同參與,形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嘉年華式抗爭。

 

社會運動可以喚起公眾對特定議題的關注,讓更多人了解問題的嚴重性。通過媒體報導和社交媒體的傳播,年輕人的聲音可以被更多人聽到,形成更大的輿論壓力。社會運動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志同道合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形成社會網絡。這些網絡不僅在運動中發揮作用,也能在未來的社會行動中繼續合作,形成長期的影響力,即使當下的抗議未能阻止某個法案的通過,長期的社會運動仍然可能帶來政策變革。

 

超過百位法學專家連署聲明,反對此次「國會五法」的修訂,不僅涉及立法院與行政院的權責關係,更涉及公務員以外一般人民重大權利的限制。釋字第585號解釋文申明,如調查方法涉及限制人民權利,必須符合憲法上比例原則、法律明確性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立法院強迫人民配合調查的手段與相應的行政罰或刑罰,以及人民是否得拒絕出席、拒絕陳述、拒絕提供資料等問題,涉及人民的人身自由、表現自由、資訊隱私權和財產權,其目的、範圍、手段、程序保障與救濟均須詳加規定,目前法案顯然不足。

 

我國憲法並未明文規定國會調查權,其主要依據為司法院釋字第325號、第585號、第633號與第729號解釋。這些解釋分別闡明了「文件調閱權」和「國會調查權」的意義、內涵、權限主體與對象、程序和救濟等內容,劃定立法院制定相關法律的憲法界限。釋字第585號解釋認定「立法院調查權乃立法院行使其憲法職權所必要之輔助性權力」,但基於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調查權的行使並非毫無限制,應以法律為適當規範。

 

這次活動只是開始,既然國眾兩黨無視民意、無視全台各縣市集結響應陳抗的聲音,強硬通過國會擴權,那這股力量將會走進民間化作一股反撲勢力,直到不公的法律改弦易轍,回應民眾的正當要求。民眾的聲音清晰而有力,彰顯了社會各界對公正與民主的深切渴望,為台灣的政治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