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廷回來了,雞排妹也來了,在朝還有林飛帆,頂多再來個魏揚,學運「四大天王」再聚首,搭配著眾多綠色側邊團體所號召近三萬人的軍容,何其壯盛,大家可以攜手「前進」立法院了?(咦)但看來是沒有,這個被譽為「太陽花2.0」的陳抗活動,在深夜和平落幕,明顯少了往昔的衝勁,為什麼呢? 

按理,群眾是激情的、是進取的,看著議場內藍白聯手輾壓民意(故且順著群眾意思,將「民進黨=民意」),應該是撕心裂肺的痛,眼見整部「台灣香港化」的法案就這樣被確立,難以壓抑的情緒,理當轉化成為行動的觸媒,畢竟一個矮牆就能夠跨過去,就能夠阻止一場「賣台」的災難發生,怎麼就不作為了呢?寧可心裏鬱卒卻毫無行動力,顯然,這就不是單純群眾運動的憨勇,而是幾經理性計算後的結果。

計算?計算甚麼?當然就是政客們各自精采的盤算。就以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為例,其看似由學生發起的自發性公民運動,或許原貌如此,但當一股勢力宛若旋風而起之後,各種政治勢力底下的權鬥,便開始錯綜複雜。而太陽花也就在這樣多重權衡折衝下,成為當代民主社會中、一場神話般存在的正當性革命。試析當年敢衝、成功佔領立院,而如今卻裹足不前的因素,概略可從三大面向析之:

(一)政黨面:
太陽花運動發生於2014年3月18日,回推前一年9月,國民黨爆發「馬王政爭」,當時王金平好不容易靠著司法訴訟保住院長位子,對時任總統的馬英九,自是滿腹怨懟,因而在面對群眾運動的做法上,採取了相對懷柔的策略。即便立院被佔領了,仍舊以不驅離、不動用警察權的原則,任由陳抗勢力茁壯,藉以給馬政府來個下馬威。反觀現在,院長是軍系出身的韓國瑜,按軍人不卑不亢的性格,復以認為自己站得住腳,若陳抗真發展到了進擊立法院,您覺得韓會那麼軟嗎?
其實,民進黨方面也沒閒著,學運領袖中,諸如林飛帆、陳為廷,都是小英的子弟兵,其佔領立法院的舉措,與時任黨主席的蘇貞昌相互悖離(蘇希望以體制內方式解決爭端),是故當學運一舉成功,蘇變成為了箭靶。在接續黨主席選舉中,青壯派挾著學運的氣勢,紛紛要求世代交替,讓蘇貞昌、謝長廷等老一輩的競爭者只能選擇黯然退場,使小英成為領導的不二人選。之後蔡英文之所以能一路進取總統大位,與該次蘇蔡間的角力,有著決定性的關係。反觀如今,賴總統都已經將黨政軍權力一把抓了,誰還敢站出來挑戰他呢?

(二)政治面:
回顧馬英九當年執政,因著經濟情勢的嚴峻,復以馬王政爭、洪仲丘事件等衝擊,支持度可說是慘不忍睹(最低來到9.2%),這自然給了民間社團「官逼民反」的正當性。於是乎,不論是佔領立法院、甚或是之後強攻行政院,普遍都獲得了廣大民眾的迴響,讓整個陳抗行動,充滿著社會支持的底氣。
但端看當下,執政的可是民進黨,按蔡前總統卸任時的民調,尚且都還有近五成的高支持度,若是在此時選擇用體制外的模式顛覆國會,使立法院長期陷入罷審法案、延宕預算的窘境,這對於甫接手的賴總統而言,是利或弊呢?政所謂「當家不鬧事」,政府如常運作的關鍵,終究還是掌控在行政機關手中,為了那麼點表決上的不如意,就全面癱瘓國會運作,陷朝野和諧於不義,只會得不償失。

議題面:
太陽花當年的氣勢,乃延續洪仲丘事件的民氣而起,洪仲丘可說是將台灣長期以來的「不願役」,做了個翻天覆地的總清算,諸如軍中管教不當、學長欺壓學弟等情事,那是社會普遍存有共識的待解問題。復以太陽花所訴求的服貿貨貿,當時所謂「大批中國人將來台灣搶工作」的說法,不論是真的、抑或是被刻意渲染,確實都成功引發台灣民眾的恐慌,致使凝聚社會運動的士氣,顯得相對容易許多。
反觀現在,國會改革法案、抑或綠營所謂的蠻橫擴權,固然某些條文顯得突兀,但大抵上的方向,是朝著強化國會監督力量修正,其實有某些部分,社會是存在著涇渭分明的見解。譬如,藐視國會罪,端看各大社群討論區底下的留言,即便使在綠營政治人物的粉專,也會出現認同官員虛偽造假的情事需祭出罰則(官員說謊也免責,怎麼想都怪吧!),就可以理解到,諸項法案或具有社會上的共識,獨獨只是這通過的程序被詬病而已,與當年太陽花訴求議題的聚焦性,完全無法比擬。(坦白說,按民進黨的戰狼性格,藍白沒有藉由多數輾壓表決,您覺得這些法案過得了嗎?)

所以說,基於以上三面向的今昔比較,個人認為,此次反對藍白強渡關山的國會集結行動,縱然聚集了再多人,再怎麼同仇敵愾的想解散國會,終究還是不敢衝進去,來個太陽花2.0行動的!
不過呢,或許還有個未知的X因子,在於「人性面」,也就是大家所揶揄的「大型求職現場」。眼看著咱們太陽花先驅飛帆公子官運一路扶搖直上,不知羨煞了多少於基層兢兢業業耕耘的政治從業者,到底會不會有那麼幾個憨勇的有志之士,想及了錄取後的豐厚俸祿,索性先衝了再說,反正政府現都是綠營自己人在掌權,應該也不會被入罪,賭這一把完全值得。類似「誰是接班人」實境秀會否真實上演,或許524就會有答案,敬請期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