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即將舉行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競選過程中,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也紛紛提出政黨輪替的口號。雖然在過去的民調顯示民眾希望能政黨輪替,但這引發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實現政黨輪替的前提應該是選出比現任執政黨更優秀的人,而不是將情勢變得更糟。

由於過去的藍白合正副總統提名鬧劇,使得兩黨最終都選擇了相對不太合適的副總統人選,同時也都大聲疾呼著政黨輪替。然而,他們未能提出好的政策牛肉,來說服選民自己能勝過現任執政黨。反而一再以過去的民調數字來強調選民希望政黨輪替,試圖以自欺欺人的方式,說服自己。

從政見的角度來看,中國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對於台灣的能源發展議題,特別是核能,都未能正視現存的問題,從核廢料處理到將核能視作綠能,在相關技術未臻成熟的情況下,並非現今台灣能輕易達成之事。

在國家未來預算的制定和執行面上,中國國民黨提出的政策數字充滿虛幻,而台灣民眾黨則不斷強調不使用特別預算,卻忽略特別預算在目前財政狀況下的必要性。這引發眾人對於台灣民眾黨是否真正了解預算制定和特別預算實際作用的質疑,或者當權者只是盲目追隨幕僚的建議提出政策。

筆者認為,台灣確實需要政黨輪替,單一政黨長期執政可能導致許多問題。然而,實現政黨輪替的關鍵應該是其他候選人是否比現任執政黨更出色,而不僅僅是希望八年一輪替而支持政黨輪替。如果只是簡單追求政黨輪替,那或許直接輪流執政即可,這樣的輪替是否真的是台灣人所樂見的?

在藍白陣營都希望實現政黨輪替之際,他們應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有提供選民更好的政策牛肉,以及是否能將台灣引向更好的方向。如果缺乏這樣的準備,又怎能期望選民支持他們政黨輪替呢?筆者期望在開票日當天,台灣可以選出具有明確規劃和目標的總統,繼續引領國家向前邁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