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FB、IG、LINE、X(前Twitter),還是TikTok、小紅書、Dcard、PTT等平台,抑或是前陣子Meta推出與X抗衡且相似的平台Threads。從早上起床關閉鬧鐘的那一刻起,各個社交媒體的訊息、資訊、推薦等等的通知就會迅速地映入眼簾。手機螢幕上各平台右上角的紅色通知小點總是難以完全地被消除,伴隨的是不間斷的訊息通知與彷彿永遠讀不完的資訊內容。網路與社交媒體的普及化與便利性使當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社交娛樂與資訊交流,甚至是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繫,也都與這些社交媒體平台的功能、訊息、資訊內容等等息息相關。當社交媒體在現代生活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這樣具有便利性且打破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高連結性虛擬世界所帶來的影響並非完全正面,實際上是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人們在真實世界中焦慮不安的壓力來源之一。
社交媒體平台給予人們以照片、影片等各種形式(例如:限時動態)分享與交流個人生活的機會。一方面讓每個人都能輕易地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被其他人欣賞,另一方面也能夠毫不費力地參與並欣賞其他人的生活。然而,大多數社交媒體呈現的生活內容都是經過修飾的片段,往往只呈現生活中比較美好的一部分。人們更是會為了能讓他人看見自己「完美」的ㄧ面,照片會先經過修圖等方式再進行上傳。社交媒體上所呈現的畫面因此營造出一種「完美」的假象。這樣「完美」的假象會讓人感到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相比總是顯得不夠美好。這種比較心態往往會導致內心的焦慮和自我懷疑,甚至影響到個人的心理健康。近年來「容貌焦慮」一詞,更是與社交媒體所帶來的比較心態有一定的關聯性。
過度參與他人的生活更是會讓人從欣賞轉變為產生不必要的嫉妒或不滿足。當看到他人的生活似乎過得比自己美好、長相比自己好看或是擁有的東西是自己沒有的等等,這樣的情況可能使人產生對自己生活的不滿足感,進而影響到自身情緒和自尊心,甚至產生厭惡他人的可能性。許多人們為了能夠讓自己「像他人一樣擁有」抑或是希望「成為被羨慕的」那一方而產生強烈的「虛榮心」,進而進行不必要甚至超出自身能力範圍內的消費,例如:大學生借錢購買網美同款精品包包、為了打卡拍照點超多道菜最後吃不完。這樣的心理驅使人們不惜付出超出自身負擔範圍的代價,例如:財務上的巨大壓力或是超出飲食需求的大量消費,僅僅為了追求在社交媒體上呈現出被認可或羨慕的形象。
除此之外,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與手機,加上長期接收過多的資訊也會導致的身心疲憊感和精神上的壓力,也就是所謂的「數位疲勞」。社交媒體持續不斷的通知與爆炸性的資訊量,使人們漸漸難以集中注意力。不論正在做什麼事,手機只要一亮或是發出震動就會忍不住想要立刻查看,彷彿形成一種無形的制約,導致注意力時常輕易被打斷,甚至在不該使用手機的時刻使用手機而將自身暴露於危險之中。例如:過馬路時回覆訊息。當人們被大量資訊所包圍時,會使我們難以處理和消化所有的資訊,使得篩選和識別真實、可靠的資訊變得困難,使人們感到困惑和不安。人們更可能傾向於接受與自己觀點相符合的資訊,平台演算法會根據用戶的興趣、互動歷史和觀看習慣等等進行推送,為每位用戶呈現貼合他喜好的內容。導致人們可能被動地接受了錯誤的資訊卻毫不知情,助長了假訊息的傳播。
當社交媒體已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人們在享受社交媒體帶來的便利性與娛樂性的同時,應該建立健康且堅定的自我價值觀且避免受影響,不依賴社交媒體所帶來的認同感。主動掌握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以建立數位平衡,並進一步培養批判性思考與資訊查證的能力。同時注重實體世界的人際互動所帶來的情感與連結,以保持虛擬與現實世界生活的平衡與豐富,維持心理健康與幸福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