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雄某高中女學生敏敏(化名)在畢業前夕想留下青春回憶,裸身跪著用右手遮胸,傳給她信任的江姓男同學欣賞,不料江男忍不住分享給陳姓男同學看,陳男認為敏敏太不檢點,竟提議全班拍畢業照時都跪著用右手遮胸,並將這姿勢取名「心痛」。慘遭嘲諷的敏敏怒告陳男公然侮辱,檢察官雖起訴陳男,但法官認為「心痛」畢業照每個人都有穿衣服,且姿勢本身看不出貶抑之意,因此高雄高分院維持一審見解,也因檢方提出的事證,無法證明陳男造成敏敏的人格、社會地位受到貶損,充其量構成校園霸凌行為,法院難以公然侮辱罪論處,認為充其量構成校園霸凌,判陳男無罪確定。
而法官特別提到,在判決中強調,無罪判決不代表認同陳男行為,陳男不顧敏敏感受,恣意嘲弄她,確實不成熟且舉止不當,缺乏性別平等觀念,在道德層面應譴責,但《刑法》並未將所有不適當、不道德的行為都納入公然侮辱罪範疇,因此二審判決陳男無罪確定。
這就是目前霸凌冤案發生頻率過高的原因,防治霸凌犯罪的法律不夠完備,而筆者和關心此議題的法律專業人士,在2020年即開始倡議《防治霸凌專法》,當時曾和吳思瑤立委辦公室許家睿主任(現為桃園市議員)進行倡議討論,當時許家睿回應是目前台灣《防治霸凌專法》立法進度,先以教育部的「霸凌防治準則2.0」為主,以修復式正義為主,著重的是教育的功能,讓霸凌加害者和霸凌受害者都可以因此成長。
推動訂立《防治霸凌專法》,針對霸凌案的「因果關係」進行追究責任,才可以根治此議題,而目前各國霸凌犯罪須賠償的判例已陸續出現,包括日本霸凌案已開始被正視其因果關係,判賠約1028萬新台幣,澳洲霸凌案正視其因果關係判賠三千萬新台幣,美國職場霸凌案,正視其因果關係判賠九億四千萬新台幣,另一美國霸凌案正視其因果關係,刑事判終生監禁。
霸凌犯罪的問題根源為人性劣根性,因筆者長期研究防治霸凌犯罪的政策議題,觀察到霸凌犯罪的問題根源,在於人性欺善怕惡、欺負弱小的劣根性,小團體聚眾壯聲勢,導致出現以為霸凌犯罪行為不用負責的無知性,此霸凌致死案發生在校園,而在校園本該採取霸凌零容忍,所謂校園零容忍(School Zero Tolerance)係指學校對於某種校園霸凌等各種形式的暴力行為,所採取的強制禁止與立即處罰的政策,在學校老師看到學生被霸凌,不可漠不關心,而需第一時間行動介入關心。
而根本性防治霸凌問題,除積極推動《防治霸凌專法》因台灣教育發展長期被考試主義綑綁,卻忽略孩子道德品格教育的培育,道德品格教育成功,也可同時降低霸凌案的悲劇發生,故筆者特別以Rap歌詞的表現形式,檢視台灣霸凌問題的根源之一是道德品格教育未做好!〈老師老師Let's kick it〉如下。
〈老師老師Let's kick it〉
Yo, MVP/
Let's kick it/
Ice ice baby/
Ice ice baby/
兩千兩百公里的監考/
二十多年前講臺下扮演同學握著筆寫著青春夢 二十多年後講臺上擔任老師握著筆寫著教育夢 /
共同握著通過考試遊戲關卡的機會 /
考試主義遊戲文化的規則 轉來轉去多年沒有改變 /
透過考試衝刺一壘 盜向二壘 跑到三壘 繞了一圈又回到本壘然後得到高分 /
但世界正在劇烈改變 國際正連成一條線 壘包卻變得越來越遠 /
超越單一考試主義學習多元才能 才會讓你/妳球鞋加上火焰加速器 /
Yo, MVP/
Let's kick it/
Ice ice baby/
Ice ice baby/
考試成功恭喜你/妳但記得丟掉自我中心的分數優越感 考試受挫請繼續努力還有很多路明天還會有新的舞臺 /
學校不是讓你聚眾霸凌完就沒事 /
Ice ice 學校不是教你卸責卑鄙 /
當炫耀變成合理化關係和言語霸凌就是教育失敗/
教育不是假用言論自由來逃避負責霸凌言行的真無恥/
你可以功課不好 但不能做毀譽殺人的敗德事/
Ice ice 學校不是教你卸責卑鄙 /
幾個孩子亂搞 大人師長在旁邊跟著唱和亂舞/
Yo, MVP/
Let's kick it/
Ice ice baby/
Ice ice baby/
老師老師聽我說/
記得以前 我常夢到同學在比較 醒來得時候 同學還在比較/
老師 在黑板上寫著段考的名次 我看著 窗邊一個一個被趕出去的學生/
看!! 我站了起來 老師老師 請你給我一點面子/
下課鈴聲響起 我急忙衝出去 我只想找到懂得尊重的新天地/
老師老師 聽我說 小時候阿嬤總用台語說:「囝仔ㄟ大 你ㄟ老」/
老師老師 聽我說 時間流無法沖淡孩子的鏡頭記憶/
人生像是一場棒球比賽 九局下半 兩好三壞 滿壘狀態 /
台灣教育像是一場棒球比賽 我把帽子反戴 期待對考試主義擊出再見全壘打 /
Ice ice 學校不是教你卸責卑鄙/
進行霸凌犯罪的孩子道德品格教育先教好 而不是被追究責任賠錢要被關 才在哭喊說我不敢了 /
Yo, MVP/
Let's kick it/
Ice ice baby/
Ice ice baby/
倒數三秒 團結助力台灣教育文化正向逆轉 /
文.張天泰(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