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倒數不到三個月,台灣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面臨到一個全新的政治局面,各政黨候選人的相互較勁,將選舉的氛圍提升到另個新層次。各陣營候選人,勢必都會卯足全力,爭取最大民意支持。
10/14,金溥聰和黃珊珊進行首場藍白合會談,針對未來合作方向與重點整合進行深入討論,在雙方尚未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合作進展也備受關注。在選舉進入白熱化之際,藍白合成功與否將成為影響選情的關鍵。
筆者觀察藍白合所衍伸出的效應,認為其會對兩黨選情產生正向影響感到悲觀,因而對藍白陣營合作產生一組候選人抱持懷疑的態度。若兩黨在多項議題上的看法不盡相同,整合是否只是權宜之計?
侯柯各懷鬼胎怎麼成就大業?
兩位候選人都有謀取大業的決心,因而掩蓋合作的契機。光是要由何種民調產生候選人,就已經想法分歧,更別提要在政治價值上達成共識。雖然柯文哲是以贏得選舉為導向合作,但國民黨現時似乎以贏柯文哲做為優先要務,這降低藍白合成功的機率。若雙方無法在談判中取得平衡,而各自為政,有可能成為政治上的最大失敗,而重傷個人和國會選情。
藍白是要各自登山,還是同舟共濟?
選舉結果的成敗將決定台灣的未來,在選舉中取得勝利固然是各陣營所盼望,但是否需要為此放棄各自政黨的初衷與核心價值?若為了提升選舉勝利的機率,而喪失政黨應該具備的特質與理想,並尋求與自己意識形態不符的政黨合作,如此是否喪失參與此次選舉的正當性?
貴為百年大黨的國民黨,雖然在最近兩次中央層級的總統立委選舉中,因時運不佳而未取得執政權,國會也未過半。但其在地方上,依舊握有14個縣市的執政權,且過半的地方議會議長仍是國民黨籍,顯示國民黨在地方的實力還是相當穩固。國民黨若能掌握在地方上的優勢,團結一致,找回選舉的節奏,提出優質的政見,供社會檢驗,挽回各界對國民黨的期待,就有機會擺脫藍白合的窘境。
民眾黨由於是新興政黨,政治上較無包袱,且加上柯文哲的個人魅力,也逐漸獲得選民的青睞。在年輕選票的支持基礎上,民眾黨以「科學、理性、務實」,搭配「藍綠一樣爛」的口號,讓民眾黨成為藍綠兩黨外的另一選擇。若柯文哲能秉持創黨初衷,做為選舉主軸,並提出與核心政黨價值具有呼應性質的政策,維持支持者的信心與熱度,將實際行動化為助長選票成長的動力,坦然面對檢驗,也有機會在不屈就藍白合的情況下脫穎而出。
藍白是否能面對未來,維持價值觀?
政黨良性競爭,以凝聚多數支持者贏得勝選,為核心原則。若能利用自身優勢,具體利用政黨核心價值,提高選民認同,秉持「對」的想法,穩固國家未來的發展概念,將成為為台灣人在明年選舉中,確立自己對台灣的核心期望。
「維持創黨初衷,忠於創黨精神,維護國家尊嚴,守護國家主權」是筆者對於這次選舉的觀點。若利用勝選為前提,而提前進行利益分贓和政治交換,如何稱得上一場良好的國家大選?人民並不是不關心選舉,而是台灣所面臨的國內和國際議題始終如一,政黨假如短視近利,而失去信任,將不是國家競爭上所期待。「以人民為本」,仔細傾聽基層心聲,才是對台灣最好的發展策略。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