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線電視新聞網 (簡稱CNN) 點出台灣交通之亂象,並形容台灣是「行人地獄」,引發國內外廣大的討論。瑞士外交部官網更對台灣做出「不小心走在斑馬線上都會身亡」的旅遊評價,雖說形容得有些浮誇,卻也是台人無法反駁的無奈事實。今天借題發揮,阿比丁想聊聊交通亂象背後的主因,並闡述自己的主觀觀點。其目的並非貶低台灣,而是希望自己熱愛的家園能變得更好,共勉之!
外媒認證的「行人地獄」
「路況紊亂」、「駕駛素質低落」、「不禮讓行人」等問題早已不是秘密,相信久居台灣的朋友一定或多或少經歷過。阿比丁剛從日本回國時,一度無法適應台中市亂七八糟的交通,好幾次過斑馬線時都差點被急速右轉的轎車撞飛。在日本待久了,竟以爲駕駛都是友善行人的模範生,仔細想想這樣的自己實在是太天真、太沒有危機意識了。
那問題來了,為何早已擠身「已開發國家」的台灣,卻有著「開發中國家」標配的混亂交通呢?有些人認為是「法律不夠嚴格」所導致,有些人則認為「地狹人稠」、「道路設計不佳」才是主因。當然,這些觀點都有其合理之處,也或多或少影響著台灣的路況。但阿比丁認為,以上所述充其量只是次要因素。追本溯源之後不難發現,「失敗的教育」其實才是造成「行人地獄」的罪魁禍首。
鼓勵「惡性競爭」的教育制度
身處台灣講求考試、升學的教育制度中,學童很早便體驗到「競爭」為何物。其實競爭對於個人乃至於社會是有非常多好處的,不僅能創造努力的原動力,亦能砥礪出許許多多不同的想法、創意與創新。前題是,競爭必須是「良性競爭」才行。
台灣現行教育制度下的競爭,個人認為多半已淪為「惡性競爭」。學童們從小被「高才生」、「明星學校」等頭銜綑綁,汲汲營營地追求表面上的好成績。明明學習、考試的目的是期許自己一個更加寬廣的未來,如今卻被扭曲各種好大喜功、互相攀比。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年輕學子往往會過於專注英文、數學等重點學科,卻忽略「人格發展」、「生涯規劃」、「身心健康」、「道德觀念」等同重要卻無法兌現於成績的地方。
而為了獲取好成績,學生們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背考古題」、「瘋狂補習」、「訓練自己成為答題機器」等行為層出不窮。並不是說這些行為不對,但如此流於表面的學習歷程,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當學習不再是為了學習,教育的本質又剩下些什麼呢?
根深蒂固的「爭搶」心態
看到這兒一定有人會抱怨,這跟交通亂象有什麼關係?關係可大的呢!由於從小被灌輸「讀書就對了」、「考上好大學人生就圓滿了」等一味追求結果卻不關心過程的概念,造就了許多台灣人愛爭、愛搶、愛出頭,卻不知道在自己在追求什麼的矛盾心態。
可以肯定地說,此心態很完整地復刻在了台灣的交通之上:
「兩輛轎車爭搶路權,最終引發連環車禍,癱瘓了整條公路」
「重機騎士趕時間,一路闖紅燈疾速狂飆,最終閃避不及撞上孕婦一屍兩命」
「明明已經黃燈,駕駛卻依然加速右轉,最終將斑馬線上的孩童撞成植物人」
這些看似聳動的文字,卻都是實際發生在台灣,且令人無比熟悉的交通悲劇。為何不願意小心謹慎,不願意稍微慢下速度,不願意花費幾秒鐘的時間禮讓行人?因為從小到大的經驗告訴他們,「你要爭」、「你要搶」、「慢下來就輸了」,這是刻在記憶中的恐懼與創傷,是在惡性競爭中領悟的錯誤認知。教育的力量遠比想像中來得強大,好的教育或許不見得會讓人獲得成就、金錢,卻能保證一個更友善、更安全的社會。
至於扭曲歪斜的教育,又能帶來什麼呢?即使利用錯誤觀念獲得一時的成功,卻無形之中帶來極大的社會成本。難道,這就是我們所期望的台灣社會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