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主席為了信守自己所立下的「誠信條款」,不惜捨棄在地最強候選人吳沛憶議員,屬意徵召雞排妹(鄭家純)參戰中正萬華立委,展現其貫徹「不落跑」的意志。無獨有偶的,在今日立法院的議場中,將上演選罷法修正草案的攻防戰,也就是日前賴主席所提出、「黑金槍毒」終身不得參選限制的相關條款。無視阿扁總統揚言抗議如影隨形,即便黨籍立委意見分歧,甚或法案存有違憲之虞,似乎都未能撼動賴主席籲求清白參政的決心,強渡關山的可能性依舊濃郁。

從以上兩個事例,得以窺見賴清德「擇善固執」的性格,面對自己就任主席當下所訂立的目標,外界起初或覺得只是說說而已,可行性有待商榷,但其卻能在頂住黨內雜音的壓力下,不加妥協的遂行一己的初衷,實踐心之所向的理念,堪稱為「人格者」。

然而,台灣的政治場域,需要這麼個一絲不苟的「人格者」麼?

回顧過往,能夠被稱為「人格者」的,就只有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先生,為了反核理想、為了國會席次減半,他可以藉由超乎常人的百里行腳、靜坐絕食等手段,迫使當權者妥協、接受自己的主張。印象猶為深刻的,是在核四存廢的爭議中,林祭出長期絕食手段,逼迫時任總統的馬英九與民進黨蘇貞昌主席,為化解僵局公開會談,蘇主席一句「再拖下去,林義雄就死了……」,讓優柔寡斷的馬英九,最終決定封存核四,為「人格者」林義雄寫下最輝煌的一頁。

從現在看過去,這樣鐵板一塊、不容妥協的政治風格,對台灣整體的發展,真的正向嗎?

以核能發電論,核電廠說穿了就是「嫌惡設施」,與垃圾掩埋場一般,問題癥結都在於「要蓋在哪裡」,基於沒人想蓋在自家附近,讓反核看似成為社會共識。然則,當世界各國面臨能源供應短缺,復以核能安全技術有所提升的前提下,紛紛選擇重新啟用核電之際,核能是否真的不容辯論?是否真的只能像神主牌一樣的鐵板一塊?實有待商榷。

再則,國會席次減半亦然,基於彼時社會大眾對立委諸公們的嫌惡,催化了席次減半的正當性,即便政治學者皆大聲疾呼,150至200席為宜,減半(113席)將引致各委員會席次過少、大黨掌握絕對優勢等缺陷,卻難敵林義雄的禁食抗議,最終還是完成立委席次減半。

在此並無意為林義雄先生的功過下定論,只是希冀突顯出,諸如核能發電的存廢、以及國會席次多寡等政治性議題,本就都該有正反論辯的空間,絕對不是形而上的真理,誤把政治當成是自我道德操守的實踐場域,而漠視「政治是妥協藝術」的箴言,或許當下的擇善固執會成為一時佳話,但隨著時間的推進,那些不容一絲退讓的主張,後座力才會慢慢的浮現。成就了個人,卻得讓黨內同志、甚或社會集體承擔政治成本,人格者真擔待得起?!

既然賴清德主席定調2024的選戰,是民主與專制的對決,那麼,是否就該放下獨斷的性格,以更寬廣的心態,去傾聽各方對於其主張的意見,這才是民主吧!倘若持續以「人格者」自居,話說得太滿也選擇執意為之,完全無視眾人的建言忠告,則選民或許就得思考,台灣真的需要另一位擇善固執的領導者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