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模式」,乃指2021年台中第二選區的立委補選、堪稱是近年民進黨選戰的典範性戰役,當時憑藉著媒體人周玉蔻的每日一爆,搭配政論名嘴鋪天蓋地的渲染,將顏寬恒與顏家,打成是台灣最惡的政治家族,最終輸掉原以為十拿九穩的補選。

此後,「中二模式」就成為這種「扒糞式空戰」的代名詞,橫豎就是仰仗著掌控媒體的空優,先聚焦式的將對手打成是敗類,至於箇中所牽涉到的法律疑義,那都是之後才需要面對的問題,總之先打贏選戰再說了。

儘管「中二模式」成為新時代選戰的不敗技法,然多數政治評論者卻也認為,那泰半只適用於諸如補選等單一選舉的情況(如先前的南投立委補選,林明溱也是這樣被修理的),在大型複合式選戰中,因著規模廣泛與參選者眾,媒體大多只會聚焦於最高層級(如總統)的捉對廝殺,對於底下各區域候選人的檢驗力道,相形之下就會銳減、甚或根本沒有著墨的篇幅。換言之,意味著區域候選人的勝負,最終還是回歸到「陸戰」、也就是比拚地方基層動員實力,正因如此,大家在解讀2024「中二選區」的戰況時,依舊認為顏寬恒勝出的機會濃郁,畢竟顏家不是吃素的。

但是,我就問,去年九合一地方大選,您印象深刻的選舉攻防橋段有哪些?是不是就林智堅的論文案、張善政的研究報告案、陳時中的免治馬桶廣告、以及高虹安的戰學歷與助理費案……新聞媒體報來報去就是那幾個候選人,卻忘卻其實同時有二十幾個縣市都在選,很多地方甚或根本沒有任何新聞版面。這種打法,不就是「中二模式」麼?誰說不可能用在全國性的大選呢?(坦白說,若非柯建銘打高虹安打得過猛,物極必反的引發民眾反感,否則循著相同選戰的套路,民進黨根本不會敗得那麼慘。)

在「空戰為王」的當前,不得不承認選戰存在著宛如「蝴蝶效應」般的「外溢效果」,現在打的都是團體戰,型塑的是政黨各自的金字招牌,一旦整個黨的形象獲得提升,自然在各地的選情,也就同步的水漲船高,反之亦然。

諸如林智堅的論文案,不就是最好的例證麼?您說相比國民黨,民進黨會是學倫問題最糟的麼?恐怕不是吧!但在經過媒體一再強化民眾刻板印象後,就成為難以抹去的標籤,影響著選民投票的意向。

由此觀之,誰會是下個「中二模式」的祭品呢?誰可能成為2024國民黨選戰的破口呢?是「預備賄選」的更生人李全教,還是酒駕與學倫樣樣來的邱繼泰,抑或屢試不爽、想再嚐一回敗仗滋味的顏寬恒?

這三人有個共同的特徵,都是在地陸戰實力堅強的山頭要角,都天真的認為中二模式在全國性的大選中不適用,才會心存僥倖的覺得,沒甚麼人會檢視自己的過往,只要憑藉著堅強的組織動員,要拿下立委席次並非難事。

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候選人大可自我感覺良好,然倘若連黨中央都這麼樂觀的看待,還執意讓這些人掛著黨籍參選,屆時就可望深刻的理解、中二模式到底適不適用在全國性大選了。真要不見棺材不掉淚?朱主席真要三思而為,切莫考驗選民的智慧。

話說近來「最美發言人」李明璇決定轉戰高雄市第8選區,被外界譽為年輕世代挑戰艱困選區的典範,但就我看來,這或可作為地方派系轉型的最佳例證。畢竟李並非政治小白,父親李玉文為國民黨高雄市黨部副主委,所以算是具備陸戰實力的「政二代」,但他卻靠著自我的清新氣質、以及在網路上能言善辯的空戰能耐,讓外界先看到其人的亮點,而非背後的派系色彩,這才是地方派系賴以存續的關鍵。

所以說,地方派系的未來,就是「代理人戰爭」,為了延續自我的政治香火得以理解,但諸如李全教、邱奕勝、顏寬恒等家大業大的地方山頭,難道除了自己撩下去選之外,找不出像李明璇這樣的代理人麼?我是不太相信啦!但若真的找不到適當的人選,奉勸他們就不要出來當破口了吧!(畢竟,南投林明溱的殷鑑不遠,還沒學乖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