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館長陳之漢一句「台灣靠美國不如靠中國」,在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混亂的社會氛圍中引發議論。很顯然,這並不只是失言,而是中共滲透的信號。言論自由不是問題,問題是有人在利用言論自由來拆解民主的防線。

中共的統戰策略,從來不靠坦克,而是靠情感、利益與話術。它懂得以誘因滲透、以利益麻醉、以分化摧毀抵抗意志。當「和平統一」被包裝成務實、「靠中國」被粉飾成現實,也就意味著統戰的木馬已經進城。

在馬太鞍溪的泥濘裡,志工、居民、醫師、學生自發地救災、重建。這是真正的台灣精神,一種公民自組、自助的力量。但這樣的精神,卻被政客的口水與名嘴的投機言論所掩埋。有人在現場流汗,有人卻在鏡頭前替境外敵對勢力吹哨壯膽。當自由被濫用為說謊的盾牌,社會就成為資訊戰的戰場。

台灣面臨的不只是外敵的威脅,而是內部被動員的冷漠。許多人相信「兩岸和平」只是少數政客的談判議題,卻忽略它背後的心理戰。統戰不是統一的準備,而是「自我投降」的工程。當越多人開始覺得「中國也沒那麼壞」,那正是台灣被瓦解的開始。

我們不能再假裝中立。中共的統戰話術每進一步,台灣的民主自由就退一步。言論自由的邊界,是當它成為敵人宣傳的工具時,就該被辨識、被揭穿。對抗不是仇恨,而是一種愛,是一種愛同胞、愛土地、愛我們能自由思考的權利。

這場戰爭沒有前線,每一個鍵盤、每一場對話、每一次投票,都是防線。台灣不應是靠軍事武力或外交手段存活,而該是靠人民拒絕被馴化。當身為台灣公民的你拒絕被統戰話術所操弄、當你選擇支持真實而非假和平的政治口號,那一刻,你就是民主的守衛者。

館長的話,是一個滲透的信號。值得提醒的是,我們是否還有足夠的警覺,不讓木馬進城?言論自由不是什麼都能說,而是要懂得為何而說、為誰而說。台灣的未來,絕不在某個領袖或黨派手裡,而在每一位願意清醒行動的公民心中。因此,台灣公民務要守住民主的底線。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