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委會3月底前進口約700萬顆雞蛋,並向國內加工業者調度280萬顆,總計近1000萬顆雞蛋,於3月29日起陸續供應需求。但當進口蛋消息公布時,各地卻陸續出現拋售庫存雞蛋的人,他們沒有寫保存期限,也不保證蛋是好的,只說是即期的散裝蛋,理由是之前買太多,吃不完,還是有許多人購買。出現這樣的情況真的是吃不完能夠解釋的嗎?這樣的現象是正確的嗎?我認為恐怕不是這樣。
當市場的某一商品出現供不應求時,往往是媒體在後搧風點火與消費者的恐慌加劇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囤積物資並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反而會進一步的抬高價格,如果這種物資是有期限存在且無法在期限內消耗掉,又會造成浪費。
現在,出現拋售囤積蛋的情況,這樣的蛋是安全的嗎?如果吃下去身體出問題了又是誰要負責呢?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要冷靜應對市場問題,而不是貪小便宜,花了錢又傷了身體。
身為一個學生,看到這樣的情況也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包括之前的衛生紙、口罩、快篩、泡麵,現在是雞蛋。供應缺口的確存在,但是並不是全國普遍缺蛋,媒體沒有客觀報導,民眾也沒有確認真實情況才是主要原因。
最後,呼籲政府應更加關注供給穩定性,媒體應認識到自己身為第四權的責任,也呼籲大眾們更加理性地面對市場變化,共同維護市場秩序。
文/劉鎮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