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6座金曲獎得主音樂人陳珊妮,曾因為被貼高傲等強迫式假道德標籤,而被迫出來解釋說我不高傲,我是謙虛的人,筆者追溯其源頭,發現強迫式假道德教條和中國醬缸文化遺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筆者先說一個故事。

  一、從〈無能者的鬥爭〉看透中國醬缸文化遺毒  

    在重慶某大學有兩個老師在對話

      王老師;「你和主管進讒言的目標不是讓張老師離開就好,那為什麼要讓幫助其他老師,由張老師組織的教育研究團隊解散,你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周老師;「因為他太囂張了,我要找到他的弱點消滅他」

      王老師;「那你可以組織教育研究團隊和發英文文章嗎?另外張老師三次邀請你進行籃球比賽,來一場公平公正公開比賽,說明你的論點是真的,但你多次一直逃避,為什麼?」

     周老師;「我不會組織教育研究團隊,也不會發英文文章,我甚至無法,也無能和其他國際學者在學術論壇上對話,但我善於鬥爭!比籃球之事因為我怕輸給張老師,輸了就沒面子,在球場上針對張老師不會防守是一個鬥爭的策略,然後在我逃避時,我可以說張老師像小混混一樣,持續挑釁我!然後抬高自己說他野蠻、沒有格局!」

      王老師;「那請問周老師,你做這些事的格局在哪裡?」

  從上面的極短篇故事中,這位周老師能完全張老師所貢獻教學和研究團隊的一切,順境時詮釋霸氣,逆風時定義為囂張,此位周老師的行為就是華人醬缸文化遺毒的最大縮影,筆者也曾在中國的大學研究分享會(類似台灣國科會計畫的經驗分享),聽到中國當地資深的老師說出,剛留學回國的年輕學者不夠謙虛,而必須排擠、封殺。淘汰等言論,更說出別人都這樣服從,憑什麼你不能這樣服從呢?筆者目睹華人醬缸文化遺毒已腐化中國學術界甚深的問題現象,仔細回看反思,所謂的不謙虛標籤,已轉化成強迫新進大學老師的控制手段,服從某一種規則的教條,甚至可成為合理化壓迫年輕大學老師工作生存權的一種理由,筆者再深看,巨觀的看,大學之所以可貴,在於其以科學研究的證據成果為本位,而不是中國醬缸文化、會做人的人情世故為本位,微觀的看,這裡的謙虛是一種假道德的教條式壓迫,會拿假道德來進行壓迫者,才是真正的不謙虛者,拿假道德教條出來,其真正的目的成為控制他人的威權者,從儒家文化來定義,此為偽君子真小人的行徑。

  二、中國醬缸文化為道德與政治雙重威權結合的意識型態

  再談中國醬缸文化,柏楊曾在一九六七年〈醬缸特產〉一文,提到中國醬缸文化,其認為夫醬缸者,腐蝕力和凝固力極強的渾沌社會,也就是一種被奴才政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力眼主義長期斲喪,使人類特有的靈性僵化和泯滅的渾沌社會,而再更深度的將此定義延伸,柏楊認為「構成醬缸的主要成份」自然就是奴才政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力主義;因為這些成份,自然會產生出醬缸文化的產品:曰「權勢崇拜狂」,曰「牢不可破的自私」,曰「文字魔術和詐欺」,曰「殭屍迷戀」,曰「窩裡鬥,和稀泥」,曰「淡漠冷酷忌猜殘忍」,曰「虛驕恍惚」……,承上,柏楊批判的中國醬缸文化,其本質上就是道德與政治雙重威權結合政治意識型態的符號象徵,而奴才政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力主義等主要成份,無一不與統治者陰謀威權政治,與封建時代的威權道德於一體的結合有關。

    三、高等教育界應拒絕中國醬缸文化遺毒

  最後,目前諾貝爾獎(Nobel Prize)沒有一個獎項名稱是最佳假道德鬥爭的小人獎,中國醬缸文化只會生產小人,而非真正的學人,總之,筆者認為高等教育界應拒絕中國醬缸文化遺毒,不應放任假道德真鬥爭的戲碼,這也是華人高等教育界必須反思修正的!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