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商界大亨郭台銘與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的互動,引發社會對”有錢就是任性”行為的討論。1950年出生的郭台銘被記者問及2019年決定退出國民黨,如果決定重新加入國民黨並參加總統初選,會不會向黨員道歉。他的回應引起了人們對富人和有影響力人士行為特徵的幾點注意。
首先,郭台銘對自己70歲“年輕氣盛”的描述,暗示了一定程度的富人典型的自信心爆棚。這種描述似乎暗示他不僅身體活躍,精力充沛(而且二婚後還生了3孩子),而且他認為它仍然有年輕人的心態,因此,認為他們心態、生理既年輕且有豐富的人生與商業經驗。這種自我描述是富人的行為特徵,他們通常認為自己凌駕於普通人的行為準則之上。
其次,郭台銘面對記者提問退黨問題的回應,以及對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的批評,凸顯了富人不認錯的傾向。他暗示自己可能是2019年退黨失誤,而這個失誤起源是原因是因為他認為,”當時的國民黨政治氛圍對他不利、不友善”,且他拒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相反,他把責任推給了當時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並且暗示朱主席應該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這種行為是富人的典型行為,他們經常拒絕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並將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他人。
最後,郭台銘對問題的回應暗示他要親自參選總統。不過,他的言論也暗示他認為自己是該角色的唯一合適人選。這種行為是富人的特徵,他們常常覺得自己有權獲得權力,並相信自己是這份工作的最佳人選。這也凸顯了他們在公共場合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影響力的傾向。
綜上所述,郭台銘與王金平近期的交流,讓我們得以洞悉社會上權貴的行為。這凸顯了他們傾向於以厚臉皮和有權力的方式行事,將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他人,並在公共場合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影響力。這種行為強化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富人往往是任性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這種自我描述是富人的行為特徵,他們通常認為自己凌駕於普通人的行為準則之上,也不受社會道德通念的拘束。因為在富豪的內心世界,沒有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就是道德的判準.,而且社會規則必須服膺於巨富個人的偏好,更是一種赤裸裸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再藉由民族主義或民粹主義的糖衣包裝別有所圖的政治野心,召喚無知信眾的膜拜與擁戴。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從政軌跡絕對是郭台銘參選總統的最佳榜樣,但川普標榜的是美國優先,而郭台銘卻不是高舉台灣優先,台灣人對於首富參政不會討厭,但更想知道郭台銘與習近平是否已經達成協議,用台灣的主體性交換鴻海集團的生存。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