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是什麼?」這場選舉走到倒數60天的時候,我們還是記不太得各個縣市首長候選人提的實質政見是什麼?選舉又回到了台灣民主化之初,眾人訴諸「打倒XXX」的情緒性口號,對於一個在學運世代成長的人來說,這樣的選舉現況著實蠻令人失望的。

說各個候選人都沒提政見顯然是不太公平,但我想強調的是,這場選舉的主軸鮮少放在政策議題上。候選人提了政見之後,只會被打臉沒做功課,提太細節的政策又乏人問津,於是選舉繼續圍繞在論文真偽、父母輩的情感關係,同樣在宣傳品也不見候選人會書寫政見,多數是以「做事」、「打拼」、「認真」這種無從評斷的主觀口號為主。

與其關注後選人的論文是否抄襲,我們應該反問有哪些候選人針對教育議題提出政見?台灣此時正在一個重大教育改革的十字路口上,地方政府的教育局處是中央教改能否確實落實的關鍵,而作為地方立法機關的縣市議員或是縣市首長長在教育政策的想法到底是什麼?我想稍微觀察就可以判斷候選人的水準在哪。

另外兩個我認為也是很重要的投票指南就是觀察候選人在「住宅政策」與「交通議題」上面的表態。台灣的道路問題,隨著近幾年提倡機車路權運動漸漸浮上檯面,但更友善的道路設計幾乎應該要是每一位地方候選人的必備題目,但真的能夠針對道路修正細節提出政見的候選人其實少之又少,不敢說沒有,但真的鮮少記得

除此之外,所有人都在抱怨房價居高不下,結果卻沒有人去要求候選人針對住房政策提出政見,稍微了解台灣政治生態的都知道,兩大黨都有許多建商、地產開發商金主,甚至許多候選人本身就有建商背景,就以這種選舉結構來說,要看到候選人提出住宅相關政策其實很難,多數都是圖利特定建商的開發計畫,若是有關於「社會住宅」或是「租屋問題」提出看法的候選人,相信素質普遍不會太差。

綜觀前文所述,個人觀察,民進黨作為執政優勢,地方候選人得以透過擁護中央政策達到政策形象的建立,但民進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檯面化也讓各自候選人都只是在尋求派系大老的站台、推薦,只有少數候選人能夠突破派系,提出實際的政策牛肉。

反觀國民黨候選人,除了在執政縣市外,多數時候都是以「下架民進黨」為最主要訴求,這樣的形象其實難以獲得傳統選民外的中間選民認同,實在是最大在野黨的重大警訊,當然我想多數人,即便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對黨的期望也在逐漸降低。

民眾黨候選人相對起來較好,但觀察起來,民眾黨候選人都以參選前的職業作為主要包裝。值得注意的是黨內明星如士林北投的學姊黃瀞瑩,卻鮮少提出實質政見,甚至在黨內及地方上都有質疑他為「花瓶」的聲音出現,我想這也是民眾黨在試圖取代國民黨成為最大在野黨上需要注意的事情。

最後則是時代力量,雖然經歷退黨風波以及黨內的政治明星離開,但觀察起來,現在的時代力量多數候選人仍以政策為主,但時代力量聲量不如從前,且在路線上飽受爭議,但以與學姊同選區的士林北投來說,已經退黨離開的黃郁芬不論,時代力量提名的前外交官劉仕傑除亮眼的外交形象之外,也有針對上述的教育、居住提出政見,但可惜的是,時代力量這次的縣市長候選人都沒什麼聲量,六都也都沒有「母雞」領跑,著實有被邊緣化的趨勢。

回到選舉亂象上,我認為年底的投票指標就是觀察候選人在「教育」「住宅」「交通」議題的表態,至於口水戰雖然難免但切勿過度參考。老話一句,選舉回到政策討論,才能讓民主機制更加穩固,煽動式的選舉只會讓極權政權見縫插針。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