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曾說「大家關心的治安問題,一直是我們施政的重點」、「會讓每位執法人員,在執法時都能秉持專業,不受到不當的外部干擾」,但重大刑案仍屢難禁絕;內政部長徐國勇曾說「台灣治安在全球名列前茅」,近期南台灣卻連續發生多起重大刑案震驚社會,民進黨政府不能再持續吹噓治安成績、粉飾太平,卻對治安惡化束手無策。監委蘇麗瓊則指出,矯正署應檢討自主監外作業受刑人篩選條件,尤其針對單獨外出作業部分,或加強自主監外作業防逃規劃,除使自主監外作業制度能發揮接軌職場、適應社會功能外,更應避免受刑人因一時衝動、思慮不周脫逃,增添額外罪責。

22日發生震驚社會的台南殺警案,2名年輕的員警曹瑞傑(27歲)、凃明誠(36歲)不幸遭割喉殉職,而犯人林信吾竟是明德外役監的逃犯,網友更發現在通緝犯查詢平台中沒有相關資料,也沒有發布逃獄新聞。法務部矯正署外役監10年來有39名人犯脫逃,多數犯人利用外役監人犯可「請假返家探視親人」的優勢,告假後即逾期未歸,成為外役監人犯脫逃主因。

縱囚論是華人圈裡,古文的必選佳作之一,更是翻案文章中的翹楚,宋代歐陽脩透過充滿力道的論述推翻了過去對於唐太宗李世民「德政」的認知。如同縱囚論的文章一般,不公義的事情每天也在我們生活中發生,然而更根本的是我們要能擺脫這些輿論操作、政治作秀。在唐太宗李世民「德政」的背景下,縱囚這件事更是被百姓歌功頌德,傳為佳話。但是直到北宋歐陽脩時,他並不這麼認為,在文章當中提到:「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大意:連君子都很難做到,怎麼這些死囚這麼輕易就做到呢?人人稱頌這是太宗道德感化至深,改變人個性之快,但歐陽脩直接點名太宗只是為了透過「縱囚」得到美好的名聲,而死囚只是渴望得到「自由之身」,因此文中提到:「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大意:太宗知道他們一定會回來所以釋放;囚犯知道自己回來一定會被赦免,這是上下交相賊。「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耳。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常法乎?」大意:若你釋放他們因著他們守約回來而赦免,可以偶爾做一次。如果常常這樣做,導致殺害他人的兇手永遠不死,怎麼可以當作天下的常理呢?

尚待執行的死刑犯有38名政府應深思歐陽脩縱囚論直接點名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常法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