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認定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論文抄襲並撤銷碩士學位. 出席的學生代表不願針對個案評論,同時他們還宣布「學生的意見在校長遴選中不會缺席。」. 他們的聲明會導致台大名譽受損到無法修復。 不改善,台大前途堪憂。我們要問,為什麼在林智堅論文抄襲並撤銷碩士學位中,學生代表寧願不討論這個案子,而他們 “會參與校長遴選提名不會缺席”.
學生代表呼籲在林智堅論文抄襲案中, 社會應該聚焦“結構性問題”及 “回歸學術倫理”的實質討論,並希望政黨不要以此作為選舉攻防的工具。好像這個案件與學生的權利無關. 如果學生代表不願針對這個個案評論, 他們如何面對 “結構性問題”及 “回歸學術倫理”作實質的討論. 誰應該負責指出關鍵問題來進行討論. 這些問題對學生的福祉至關重要。 如果學生沒有表現出他們的關心,這跡象表示台大在台灣頂尖大學的地位很快就會沒落。他們是不是認為學術倫理委員會成員會, 會打自己的臉, 來翻自己的船? 並對自己的決定進行批判性的評估?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有很多有爭議的問題. 在將來如果另一個案件涉及相同的情況,那麼公平的正當程序要如何做到? 類似的爭議也發生在管中閔在遴選校長時的過程.
台大2018年1月5日選出管中閔為臺大第12屆新任校長後, 教育部指出此案有嚴重瑕疵,拒絕發給聘書,最後衍生出一連串關於校長遴選制度以及學術自主的爭議. 因此爭議延燒,一年內先後有潘文忠、吳茂昆和葉俊榮三任教育部長為此下台,事後潘文忠回任教育部長。教育部長葉俊榮宣布對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的決議「勉予同意」管中閔為臺大第12屆新任校長. 葉俊榮表示會負起政務官責任並提出辭呈,賴清德亦批示「勉予同意」簽准葉俊榮請辭。
2018年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事件重要爭議
2018年1月9日,管中閔當選是因為掌握了三位來自企業界的遴選委員支持,而其中蔡明興與管中閔分別為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長與獨立董事,產生雙方是否應利益迴避之問題。蔡明興沒有利益迴避. 林智堅論文抄襲案中, 台大學倫會召集人蘇宏達未審先判, 也導致利益迴避的問題. 蘇宏達也沒有利益迴避.
管中閔在校長遴選過程中隱瞞兼職獨董,赴中國大陸兼課,涉嫌違反國家機密法。有眾多的爭議.
2018 立委張廖萬堅爆料,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涉嫌抄襲論文. 管中閔他們的報告部分包含有逐字相同已發表的數據。當時結論是,管中閔後來寫的論文不是抄襲早先發表的報告. 今日學術倫理審定會宣布決議,認定林智堅論文抄襲並撤銷碩士學位,原因是林智堅後來寫的論文一定是抄襲早先發表的報告. 那是完全是相反與管中閔涉嫌的抄襲論文決議. 當時台大發佈聲明表示,管中閔的報告論文並非已經完成之正式論文,非屬台大「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規定及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之規範或處理對象,故決議不予立案調查, 避免回答爭議.
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沒有學術倫理與誠信,就沒有學術名譽」,台大一定堅持學術倫理與誠信的標準,以維護近百年的學術名譽,請社會大眾信任台大處理學術事務的能力,也尊重台大的專業判斷。學生組織今天首度在公開場合回應。尊重學倫會的運作,也尊重當事人提出救濟的權利. 修正錯誤的上訴程序是什麼? 2018 教育部指出此管中閔遴選事件案有嚴重瑕疵,拒絕發給聘書,最後以衍生出“校園自治” 及“學術自主”的爭議. 來避免回答教育部的要求.
如果林智堅上訴教育部, 教育部認定台大的決定有嚴重瑕疵,拒絕台大的定案, 我相信台大會使用“校園自治” 及“學術自主”為台大爭辯. 重演管中閔遴選事件. 顯然這是一個明顯的藍綠對抗的政黨政治角力.
林智堅論文案已明顯成為各政黨政治角力工具,舉報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為首的是藍營人王鴻薇, 被舉報的林智堅是綠營桃園市市長候選人. 如果這不是藍綠對抗的政黨政治角力, 這是什麼?學術倫理案件近年來不斷出現,顯示問題沒有被根本解決,許多學生希望回歸學術倫理的實質討論,聚焦在結構性問題,這不只是台大問題,也是台灣學術界在相關事件後,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審定委員們宣布他們在沒有外界壓力影響下做出他們的決定, 我們不得不質疑他們的決定是否有意識形態作崇的問題? 是否有選舉考量. 人們很很難認為引發爭議的原因是純粹的學術性質. 學術上最關鍵的問題是誰是報告數據的原始作者。決定因素是何時報告數據內容想法的產生而不是在誰先畢業.
多年前,我參加了一位專利法學者的講座。 我清楚地記得他舉的例子。 當專利權發生爭議時,雙方必須向專利法院提出專利構想是何時確立的. 甲方向法官出示了一本專業印刷的書,乙方出示了一張舊的餐廳菜單和訂在菜單上的賬單收據。菜單後面用手繪圖解釋系統如何執行任務。法官完成評審後裁判專利屬於乙方,菜單上的賬單收據日期證明想法形成的日期。菜單上用手繪圖解釋系統如何執行任務是原創。專業印刷書的出版遠遠落後於賬單收據的日期.
論文的原創或抄襲, 不能只依賴於畢業日期前後決定. 為什麼在做出決定之前委員會不想聽林智堅的解釋,不問林智堅的指導教授陳明通的意見。 如果這不是一個政黨政治的角力, 這是什麼?.
管中閔說,依照嚴格的學術標準,完成了調查與審定的工作,並再次強調,"台大深信:沒有學術倫理與誠信,就沒有學術名譽,所以台大一定堅持學術倫理與誠信的標準,以維護近百年的學術名譽." 在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的情況下,所有圍繞著林智堅的論文抄襲一案過程的質疑, 導致公眾深信台大沒有學術倫理與誠信,近百年台大的學術名譽將被台大藍營持有行政權高層摧毀. 台大學生不應該忽視這個案,應該用證據解決這個問題。審查程序的改變是必須的。 該過程應涉及從調查階段由學術倫理委員會, 進行事實調查. 收集事實後,將證據送交懲戒委員會決定懲罰. 分開這種兩級制度可以避免政權高層既是檢察官又是法官的缺陷。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