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作為線性經濟下的替代道路

當家中的小型家用電器無法正常運作與使用時,你會選擇如何處理呢?在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下,多數人當小家電故障時會選擇直接丟棄。因為維修過程往往耗時,維修地點也不方便找尋,甚至費用往往高昂,因此直接購買新的取代故障電器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選擇。然而近年來開始有許多學者與環保團體提倡「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有別於線性經濟「生產、使用、丟棄」的直線不可逆過程,線性經濟強調在使用後增加「回收、再生」的程序,盡可能地減少浪費與延長物品使用生命,達到更永續的消費模式。

在歐洲則是吹起了一陣「修理咖啡廳」的風潮,透過在社區當地組織維修志工團隊,並利用社區的公共空間,有人提供維修技術、有人提供茶水點心,讓社區民眾帶上自己需要維修的小家電來修理外,也能與其他居民寒暄交流。維修咖啡廳的成立,除了幫助電器恢復生命外,也修復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

聚焦於台灣,雖然對於維修議題的關注起步較慢,但近年來在台灣各地逐漸有修理修咖啡廳落成,像是古風小白屋、南機拌飯、城市修理站。而提供成人教育的社區大學,透過開設像是家電維修、農機維修課程,試圖培養維修人才外,也期許民眾能奪回維修自主權。在南臺灣更是有南方修理聯盟,聯盟成員包含大學USR計畫、社區大學、在地社區、維修志工團隊,透過串聯多方資源與人力,使維修運動得以推動得更順利,也能影響至更多人。

小家電診所與旗山圓富社區合作,幫助在地社區維修小家電。圖片來源:作者本人拍攝。

自發性成立維修志工團隊,與多方組織合作串聯

成立於2021年的小家電診所,其創辦人黃武就為高雄第一社大家用電器保養DIY課程之學員(下稱家電班),透過參與家電班除了習得維修技術之外,也認識了同樣對維修有興趣與熱忱的學員夥伴,進而組織成維修志工團隊。小家電診所的維修基地駐紮於高雄鳳山,每個禮拜周末固定服務在地居民。而除了每周定時定點的維修服務,志工團隊也會和其他社區、組織、甚至公部門合作,到不同地區進行維修。例如受南鳳山清潔隊邀約,協定每月一日前往當地維修小家電。而小家電診所也透過南方修理聯盟的牽線,進而促成與旗山圓富社區合作,每月固定一天假日前往在地社區進行維修,這即是聯盟整合串接不同資源與組織的一大成果。

此外,小家電診所也與第一社大家電班建立了「學員」的循環。透過社大持續開設課程傳授技術與培育維修人才,社大進一步介紹學員加入小家電診所成為志工,而志工在外參與維修活動時也是在為社大招生宣傳,因為透過親自維修實踐可吸引對修理好奇、感興趣的民眾,並介紹他們到社大上課學習。志工團隊無形之中幫助社大宣傳,使課程得以持續開設下去;而社大傳遞維修知識與培育維修志工,也能讓小家電診所的志工團隊逐漸壯大。小家電診所與社大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是實踐與推動維修運動的重要角色。

小家電診所代表家電班參與第一社大成果展,將課程所學實際呈現。圖片來源:作者本人拍攝。

除了維修之外,「保養」也是一門重要學問

而當今許多企業為了加速產品的更替,會刻意地將家電設計成更容易故障或縮短壽命,使消費者必須在更短時間內再次購買新的,加速家電更換進程,而這就是「計畫性淘汰」。因此小家電診所也大力地提倡「保養」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透過平時適當的保養小家電,像是要定期抹油、清潔,正確操作電器等等,皆可以延長電器使用壽命,進而減少需要維修的可能。然而,要傳遞保養的概念至送修者並不容易,因為在維修現場許多民眾往往把物品送來之後就先行離開,並不會參與維修過程,這是非常可惜的。因為志工團隊們其實非常希望民眾也可以留下來一同參與維修,除了可以認識與學習一些基本故障排除與維修技巧外,志工們也希望可以從中宣導保養的觀念與重要性,才可以避免家電再次故障。除此之外,民眾留下來實際的參與也是修理咖啡廳的核心目標,他們期待透過維修可以增進人與人的交流,活絡當地社區的情感聯繫,除了實踐循環經濟外也同時修復疏離的人際網絡。

小家電診所做為一個自主成立的維修志工團隊,其影響力已觸及許多地區與民眾,透過不斷與其他組織合作,將更多的小家電修復實踐循環經濟外,也把維修與保養的知識散播出去。這股草根維修的風正漸漸愈吹愈遠,期待在日後台灣各地都能長出屬於在地的維修志工團,而民眾在小家電壞掉時不會優先考慮「丟棄」的選擇。

(作者為中山大學學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