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時期》是由日本漫畫家山口飛翔在2017年開始連載的漫畫,2021年初宣佈動畫化,10月在Netflix平台開始播出,出於好奇心和朋友的推薦,我點開了第一集,畫面的渲染力和配樂的選擇非常舒適合宜,而漫畫的描述性雖然缺少了聲光效果,但是增添了更多細膩的線條和感情的描寫,角色間的對白可說是句句名言。

故事敘述高中生(矢口八虎)對於未來發展的選擇,在家庭經濟狀況和個人志向中的掙扎,人人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不禁讓我投射到自己國高中的求學歷程。每看一集,我就越對自己感到自卑和壓抑:「為什麼我沒有像主角一樣勇敢,或是說,為什麼我沒有過人的能力?」

釐清自身的實力

台灣很注重學生的多元發展,家長也經常讓孩子學習不同的技能,有些是孩子的意願,有些則是家長的「關心」,棋琴書畫樣樣都是課後才藝班的選項。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從幼稚園開始的繪畫班到作文「我的志向」每每都寫想成為畫家,我一直認為這就是我的人生方向。

國中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因為要銜接到高中的選擇,在這裡需要培養不同興趣和發掘自我專長,畢竟普通高中、綜合高中和高職間是迥異的。但當我跟母親提起我想讀高職時,她直接拒絕了我,家庭狀況無法負荷高職所需的費用和之後其他的材料費,但她也給了我一個機會,那就是如果真的想走美術,那只能讀前端高中的美術班。但所謂的機會,不過是給了你希望之後再讓你徹底領悟到自己的無能。

開始自身的努力

有時發憤讀書不一定能夠改變自身所有的實力;喜歡畫畫也不一定能夠進入更高的境界。當我看見許多更厲害的畫作出現,我開始自怨自艾,但通常這樣的抱怨換來的都只是「你不夠認真。」,我真的不夠認真嗎?無法透過讀書或是練習來完成夢想和追逐興趣,喜歡的東西不代表擅長,那我到底該如何繼續前行?

故事中的美術老師說過:「『喜歡的東西作為興趣就好了』我認為這是大人的想法。」主角八虎也曾有一樣的困惑,因為目標只能是日本唯一的國立美術大學,他開始自我懷疑,像每個學子一樣:「我的努力到底有沒有用處,我到頭來是不是依舊輸人一等?」

母親大概是發現了我的低沉,她開始跟我溝通:「你喜歡美術很好,但我不希望你去了前端高中後因為成績的不如意而痛苦,相比之下,念一個普通的高中,在裡面開開心心的過日子,不是很好嗎?」,她也提到我的堂姊因為喜歡英文,曾經想要讀相關科系,但想到未來的出路,她選擇了警專,現在過著舒適且穩定的日子,而英文,一直都會是她的興趣和一種技能。於是我最終選擇了離家近的普通高中,但高中也是個為了到達未來而必須做出選擇的岔路之一。

發覺自身的能力

那我之後該選擇什麼科系?再一次和母親爭論,想讀傳播,但礙於經濟狀況,私立學校必須全部刪除,對於離不開家的自己,大台北地區以外的學校也必須撇除,我永遠記得大學簡章被我層層撕下,最後僅剩薄薄的一小本,我的未來只能在這裡選擇,外在條件和自我的限制似乎是一件好事,我從高一開始就努力讀書,或許也因為社區高中的關係,繁星這個管道顯得格外重要,可說是岔路之中的路標,但回到根本,自我的實力無法將我烘托到夢想的大學。

培養興趣和挖掘專長就體現在此,不是父母強加於己的,或是在過程中漸漸喜歡上的都可以,只要讓自己的道路多一點選擇,就不會在最終刪減過後無路可選。

書海一直是我嚮往的世界,我喜歡跟著作者的想像飛揚,也喜歡將自己的想像透過紙筆寫出,那我是不是,可以藉由這樣的喜好去發展?

我後來選擇的大學,和語文創作有關,當中也有教育學程的修習,更讓我意外的是,因為當初是用繁星管道,導致我沒有很認真查看該校的學程相關介紹,沒想到該系還有編輯採訪學程可以選擇!那我不就可以邊創作邊學習傳播了嗎?

故事裡美術部的學姐被稱讚時,淡淡地回了句:「只是簡單地說有才能的話,會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一點都沒努力。」當我們在評判一個人的選擇,或是稱讚之前,應該先試著想想其背後付出了多少心力,一切都是透過努力而來的,我現在的選擇也是如此,當然也感謝願意溝通的家人和他們的扶持。

繪製自己的______時期

教育制度一直在改變,學生成為其中的白老鼠,當然也有因此受益的,該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選擇,更是親子雙向溝通的結果。

當孩子有興趣想發展時,家長應當先聆聽並了解;而在慶幸家長能夠理解之時,孩子也需時常進行自我探索,明白自己的目標並且能夠表達出來,總而言之,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與交流。

我很喜歡故事中的一句話,是主角將澀谷街頭以藍色渲染時,老師給他的建議:「如果在你眼中是藍色的,那麼不論是蘋果、兔子的身體也都可以是藍色的」,我們必須跟著時代和制度演進,而不是墨守成規,當我們認為的青天白雲也能塗上不同色彩,並且勇敢展現之時,屬於自己的時期將會到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