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未知,我們總是習慣原地踏步

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如少子化、高齡社會,加上科技發達、醫療進步,島內面對最大的挑戰,除了政爭與認同問題外,對於未來社會生活,我們到底準備好了沒可能是一個更實際也重要的議題。近年社會變遷迅速,日新月異,政府公務部門對於相應政策探討、立法修法、落實執行的速度緩不濟急。偏偏這快速變化的世界,完全不讓你有守舊、停滯的時間!我們在社會高齡化、少子化、家庭收入與勞動人口衝擊;網路科技衍生出來的消費需求與產業型態,乃至精準醫療、器官複製、代理孕母的發展等等的法律與制度配套上,都有一大段的距離。而政府在許多議題上,仍沿用數十年前的規則,因循舊制。

個人認為:公共政策制定的準則應在於納入對最大群體利益的伸張,以及最小族群人權的考慮。而目前這種固守舊規的方式,顯然未能真正保障人權,也與世界脫節。

不是政府失能,而是期待未來的賦能

舉例來說,新科技運用與吸菸者權力是近來熱門的議題,許多國家已經將運用科學與科技研發的加熱菸定義為菸草製品並加以納管。台灣政府目前雖對「加熱菸應納入菸品管制」有了初步修法共識,但存在著許多矛盾與爭論。加熱菸在安全性上已經有充分的資料顯示其相較於傳統紙菸,大幅降低對人體與環境危害的成分,加上目前使用者眾,與其掩耳不聞。有作為的政府應該參考國際法規,並解積極修法,以適切社會需要。

再以其他例子來看,數位化的趨勢造就了共享經濟,如驚豔全球投資人的全新旅遊服務:Airbnb,儘管在2018年全球約有160萬名國際旅客運用這個平台訂購來台住宿服務,但是在國內現行法令上卻定義為非法, Airbnb業者曾試過非常多次與政府的討論,期待會有「新形態」法規出現,但現在的修法走向,也未見其納入法規管理。Uber在台灣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2020年12月1日可以多元計程車的型態上路。期間民間與政府的確有多次合法性的討論,儘管政府知道現行的租賃車市場已經不能滿足市場多元的需求,最後仍以類計程車型態規範Uber司機,原本的共享經濟模式因之蕩然無存。

一個新興產業或是產品出現在市場中的時候,往往會引發使用者與非使用者的辯證,在沒有理解市場變化以及為什麼「新的」行業或是商品會產生的前提下,論其非法或是不合理的存在也太過輕率,充其量只能說「無法可管」而非「違法」,的確,執法者與法無據啊!

不能用明朝的劍來斬清朝的官

舊有法令如何來規範新的商業行為?這是時代與社會生活更迭的命題,而非政府施政不利的控訴,只是政府、民間雙方都應該更實際的來面對每天發生在生活周遭各種的抉擇的困難,以及可行的解決辦法。

我們不能再用過往的稅負、財政、人資結構、行政經驗來管理變化萬千且相對陌生的未來。科技發展、醫療技術都將會面臨更多隱私、人權、甚至道德倫理的挑戰,因此,未來不僅考驗著我國政府制訂相關法令時的依據?更衝擊著各精細的價值判斷。理應找出脈絡、視察實際狀況,再加上制定法律規範,或可更接近公眾利益。

政府若想對於重大公共政策有更長遠的法令制訂,或應該更瞭解民情、現況、科技發展…等等更多外圍因素,而非毫不負責任的用單一民團讜論、利益、輿情來做為立論、立法基礎,這是在注重人權的台灣最重要的價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