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1全年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墊底的五個國家均在亞洲,分別為香港、澳門、新加坡、南韓,而台灣則為最後一名。同時根據內政部數據去年我國僅有16萬5249位新生嬰兒,創下歷史新低,更是首次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進入人口負成長時代。 

而分析今年一月至三月出生率,一月份為我國首次出現單月人口出生率跌破萬人,僅有9601人,二、三月雖略有回升,仍分別只有1萬1497人及1萬3819人,仍較去年滑落,而整個第一季出生人口為3萬4917人,較去年同期減少5497人或是13.6%。面對少子化及人口負成長的打擊,除伴隨長照、老年化、勞動力不足、社會福利負擔加重……等社會問題外,少子化是否會對未來的國防戰力造成影響,也開始讓人感到憂心。

18年後的國防招募困境

以2021年為例,從第一季出生人口已相較去年減少5493人來看,已能看出今年之出生人口恐持續下探,低於去年之16萬5249人,而以最樂觀角度看待,假設今年之出生人口恰為16萬人,且男女各半,則今年預計將有8萬名男嬰出生。18年後這批男嬰將成為役男,為未來國防人力之主要基礎,扣除夭折、體位、出國留學…等問題後,假設可徵召率為70%,則當年度的民國128年,我國會有5萬6千名役男可供徵召。

而國軍110年之招募目標為1萬8294人,若未來國軍編制員額和男女比(85:15)均維持不變,且留營率提高,招募需求下降,以每年招募需1萬4千人其中之85%需求為男性計算,可得出民國128年國軍應徵召1萬1900名男性,然而當年度可徵召役男僅有5萬6千人的狀況下,從軍率可能需高達21.25%才能滿足募兵與國防需求。

危機與轉機之間 前瞻國防政策

由上述推論可知,少子化的衝擊勢必影響未來國防政策發展,惟在兩岸局勢日趨緊張,國防需求日益升高之際,因少子化造成的國防危機勢必將更為嚴峻;細究少子化之成因,乃複雜的社會因素疊加,其扭轉亦須國家社會政策之積極推動方能改變,非國防部單獨之力能予以改變,而若該趨勢無法阻止,則勢必軍隊要隨國家環境做出相應調整。

在不影響軍隊戰力前提下,未來軍隊以火力取代人力並以高科技武器發展降低人力需求勢必成為主流趨勢,然而即使是高科技武器仍是由人來控制與操作,戰爭勝敗之關鍵最終仍取決於人;一方面國防預算應逐步提升以因應未來武器的科技化、自動化需求,一方面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與建立憂患意識、鼓勵國民從軍亦將繼續作為軍隊長期而持續的重要工作而存在。

面對少子化的未來,要如何將此一國防危機化為轉機?致力建設一支具備更為科技化之武器與高素質人力的軍隊,或將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