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朋友之間最常聽到的話題就是「你有Clubhouse嗎?」從美國紅到台灣的語音社群平台Clubhouse,帶來了新的社交互動模式,再加上創始用戶皆為政商名流或藝人,因此在台灣造成一股熱潮,大家紛紛跪求一組「邀請碼」,為的就是一窺「房間」內的風采。

由美國軟體公司阿爾法探索(Alpha Exploration Co.)開發的Clubhouse,其實早在2020年3月就推出,原本只是美國矽谷新創圈在使用的語音社群平台,因此創始會員都是些政商界大佬或知名藝人等,起初用戶也只有1500人,但到了2月1日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 Twitter 上宣佈「今晚10點我將在Clubhouse上開講」,這個消息馬上造成網友們瘋狂,紛紛搶在當天加入Clubhouse,而他的「房間」同時湧入了5000名用戶,達到一個聊天室的人數上限,此外,也有粉絲直接把整段聊天內容錄了下來,發到YouTube上。

最近,Clubhouse熱潮來到了台灣,打開IG就能看到好幾個限時動態寫著「誰還有邀請碼?」會讓大家趨之若鶩的原因就是「稀缺性」,因為每位順利開通Clubhouse的用戶起初只會拿到兩組邀請碼,這兩組邀請碼用完後,過三天,系統會再發送給你三組邀請碼,而發送依據有人說是看該用戶使用活躍度,也有人說是看註冊天數,不論判斷標準為何,Clubhouse的邀請碼制度,都成功激發起人類好奇心,也在拿到邀請碼後滿足了一種「虛榮感」,甚至還有人在網路上兜售邀請碼,不難看出Clubhouse的火紅程度。

除了滿足虛榮心外,最大賣點就是有越來越多KOL加入Clubhouse,而和影像相比,聲音則顯的更有即時性,也更能穿透人心,再加上一個聊天室內可以同時有好幾個「講者」,因此粉絲有機會一次聽到多位心目中的偶像在對話,自己也能在聊天室內「舉手發言」,分享看法,在內容上,這無疑是拉近了粉絲與KOL之間的距離,降低階級限制,不過,在形式上,Clubhouse還是處處充斥著階級差距。就好比說一開始的邀請碼制,若你不是名人、朋友不夠多就拿不到邀請碼;接著進入聊天室介面,最上層能夠發言的是「開房間」的主持人以及其他講者,第二層是有被講者追蹤的用戶,最後一層則是沒有被講者追蹤的用戶,明顯創造出了階級劃分,而用戶想要發言,也需要得到主持人同意,因此,話語權還是掌握在聲量大的用戶手上,並沒有下放到一般民眾。

儘管如此,Clubhouse還是創造出一種新的社交模式,在後疫情時代滿足了人們無法出門,但依舊想要參與社交的渴望,期望日後Clubhouse的使用規範越趨成熟,成為有別於FB、IG、Podcast使用文字、圖像以及聲音的,雙向互動語音社群平台。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