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在今年2、3月時爆發了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歐洲各國家的巨大損失,當各國意識到事情嚴重性後緊急發布了許多限制令,像是封鎖邊境、限制商店營業、限制居民外出、要求戴口罩等,而在5月時疫情逐漸趨緩,歐盟呼籲各國放寬各國邊境,卻造成9月開始的第二波疫情產生,不僅較第一波疫情嚴重,限制措施更加重,使得民眾對政府越來越不諒解,抗議、反對聲浪越來越嚴重,歐洲社會瀰漫著懷疑與不安。過去,當歐洲社會逐漸動盪時,我們都會看到歐盟挺身而出,整合歐洲各國意見,努力讓歐洲各國與社會恢復平靜安穩,然而在COVID-19疫情下,在歐洲似乎較少見歐盟的影子。

歐盟為歐洲模式──歐洲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合作模式──的展現,參與歐盟的各國將主權交出(除了外交、軍事與稅收),形成的超國家組織。歐盟擁有制定共同政策的權力,而若是各國法規與歐盟理念相違背,也能由歐盟憲法法庭裁決無效,歐盟央行也扮演穩定歐元匯率、控制歐元國經濟的重要地位,足以看出歐盟對於參與國家的重要性。然而這次疫情下,歐洲各國選擇關閉各國邊界,而非優先實行歐盟的申根協議;有些國家選擇扣留他國的防疫貨品或禁止本國防疫物資出口,而非遵守歐盟的貨物流通政策;更有些國家表態反對給予經濟弱勢的疫情國家金援,而非依照歐盟經濟統合、互相扶持的理念。歐盟各國看起來越來越分散,在這次疫情下,歐盟似乎面臨了巨大挑戰。

疫情下歐盟主要有兩大作為,一是持續對歐洲各國喊話,希望各國團結合作,一同對抗疫情與研發疫苗,二是歐盟史上最大筆的紓困方案。團結合作一詞很難在歐洲各國間看出來,不論是封鎖邊境、限制防疫物資進出口甚至是經過、反對金援等行為,都讓我認為此次疫情下歐洲各國以本國為首要,不多加考慮鄰國或歐盟立場,在這個情境下,歐盟努力促成的最大筆紓困方案──NGEU計畫,令我嘆為觀止。NGEU計畫為一7500億歐元(約8648億美元)的紓困方案,被視為歐盟的一大里程碑,因為其達到了債務共同化。透過歐盟各國聯合舉債,以減少經濟弱勢國家舉債成本,且這7500億中有3900億是不必償還的,協助各國透過財政挹注快速恢復經濟。然而,債務共同化也讓我們看見了一直長存於歐盟內部的危機──經濟發展不均。

一直以來,歐盟的財務多由德國、法國、挪威等經濟穩健國家負擔,還必須分擔東、南歐的債務問題,在這次疫情下,許多經濟穩定國家陸續表露出不願再幫助經濟弱勢國家,而當初英國脫歐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與這相關。疫情下歐盟實質作用模糊、各國拿回主權等,不禁讓人懷疑歐盟的存在意義,我認為,在此次COVID-19疫情過後,若是歐盟經濟發展不均的問題未獲得解決,歐盟國家可能會不再願意交出主權,而慢慢走向脫歐之路。到時緊密合作的歐洲模式將不再,歐盟優勢喪失之時,歐洲的未來將會如何呢?我相信必定會充滿著挑戰與困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