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用「硬膠」是從香港髒話轉化而來的,用「左膠」一詞來罵左派、左翼的硬化人,凡事爭人權、談公平正義,對認真賺錢養家活口以及基本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概念一竅不通,為了疏發反社會情緒,跟風少數街頭左派。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主張攻進行政院破壞公物者是「左膠」。台灣的居住正義社群中也有很多「左膠」,主張針對「囤房」、「富人」以及「建商」不明就理的課稅,最後講不出一個課稅在經濟學或政治學的基本道理,居然說只是為了要「宣誓」。

居住正義中的「左膠」,強調「打房」、「反建商」以及「課稅」。花敬群次長曾經加入左膠一起街頭運動,後來被小英政府重用,公開說明及否定過去在街頭運動的主張,就事論事,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兼顧公私部門各方面的利益,以及國土、都市、地政、財務、政策、立法、政治、建築等等的專業,循序漸進。首先,先解決急迫的「強拆不同意戶的反彈」。2018年12月新版本《都市更新條例》簡化都更申請程序、明確獎勵內容;針對都更不同意戶建立三加一道程序,只要有爭議就強制舉行聽證,經實施者、地方政府協調不成後,才可由政府代拆。至此,「左膠」堅持的個人私財權的僵化被拆解了,這是「左膠」的供獻,但是因為媒體大幅報導各都更不同意戶拿到比同意戶多於「權利變換」的不動產或金錢,很多都更案因此增加了不同意戶。 

另外,花次長也主導了簡化都更審查、明確化容積奬勵的條件,推廣公辦都更以及強制實施權利變換,讓公私辦都更的實施者以及換屋價值計算,都有明確的利益判準。左膠批判私利為主,毫無公利可言,這是錯誤的。政府推廣公辦都更以及強制採「權利變換」的方式,就是限縮建商以及營造廠的利潤,減少採取合建時地主之間分屋比例不公平的問題,開放空間以及社會宅的提供也都會依法辦理。「左膠」又提出建商參與都更,其營業稅負將增加1倍。排除建商參與都更,我個人没有意見,但是現在台北市都更預計要3000年才能完成,排除了建商之後,我個人推估可能要4000年才能完成。

台北市危老重建案送初評、詳評以及重建計劃送核,媒體宣稱近千件,但是真正建照核定下來,有90%都是建商的案子,因為建商懂得分配利益。台北市政府訓練我們這些危老社區重建推動師,連要如何收費,10位有9位不懂,真正懂得收費的危老推動師,大多是建商培養出來的,因為懂得協調以及分配利益,包括自己的利益,事情才辦得成。「左膠」反利益,重情緒化鬥爭,其實是「假爭權」、「真要錢」,「假反商」、「真官商」,還好台灣還有幾位能理性對話,又懂一點兒經濟的左派鬥士,例如像花敬群次長以及賴香伶委員等等。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