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日前認定前高雄市長參選人李眉蓁論文「抄襲事證明確」,決議撤除碩士學位,不只市長沒選上,學位亦跟著取消,而可謂「政學兩失」。

猶記七年前馬政府時期,一位甫上任的國防部部長,短短六天時間即因論文涉及抄襲而閃辭官職,同樣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官位沒了、污點多了)。此等事件層出不窮,實令人引以為戒。

審慎、嚴謹是學術的基本態度,然而人畢竟是人,孰能無過?有時亦不免「忙中有錯」。

也因此若精嚴審視多數學者的論文,不免會發現大大小小的疏忽,只是情節輕重而已;即便是「學界大老」,在學術上卓然有成的學者,如果刻意用放大鏡挑三揀四,也可能被發現「小辮子」。

學術的精神告訴我們「行成於思毀於隨」、「勿以惡小而為之」等道理,千萬別以為一段小小引文不另加註沒有什麼,可能因草率、隨便、差不多、貪圖方便而鑄成大錯。尤其現今科技發達的網路時代,資料引用相當便利,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踩到紅線。

不過,倘若真是一時不察的「無心之過」,有時善意與包容是重要的,就像文章寫作中總會出現錯字或語句不通順的地方,因此一些引註的遺漏或失當,視情況仍應予以「同情的理解」。

學術倫理的違反或大或小、或輕或重,有些是很明顯的故意,有些是不小心的疏失。

一方面研究人員要虔敬戒慎,尤其有意於「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人,更要以高道德標準自我期許;另一方面情節較輕、非出於惡意的「犯規」,實不需窮追猛打,而或可多一些寬容。

至於李眉蓁之「政學兩失」,依中山大學之審查認定,究竟屬於何種情形,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