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李登輝曾說過:「骨灰撒在玉山」,與台灣土地永遠在一起。家屬李安妮表示:國家體制與家屬情感應取得最好的折衷與平衡。前總統登輝先生一生辛勞為台灣,後事自當由政府以國葬統籌辦理,已決定將葬於五指山軍人公墓,諸方看法意見不一。李安妮提出:「希望透過這次治喪事宜,能夠讓國人深深體會台灣的民主更深化、台灣人民更團結,並在這兩個基礎上繼續向前。」李總統是台灣人的英雄、是歷史的典範,但是否葬於藍、統黨國墓地即能達於和諧意義?
從本土立場而言,文化人類學中研究儀式的象徵意義,在當代文化研究上的總會透過「符碼」解讀深沉意涵。對台灣人而言,經由「台灣之父」下葬之國葬儀式,是否宣示了其他幾位總統也將葬在五指山軍人公墓?那麼「中華民台灣」自然成為70年來我們共同打拼的國家?「中華民國」的「黨國政體」則轉化,不再是外來殖民政體?一切合理化了「中華民台灣」?如此,登輝先生晚年主張脫古改新、台灣國家正常化,是否更遠?這或許深綠獨派之顧慮。
治喪委員會似乎仍存留黨國思維?
李前總統任內曾八度提出重返聯合國失敗後,即清楚明白地提出提出兩國論,卸任後更明白主張台灣就是台灣。台灣意識濃烈的李前總統一句哀嘆:「身為台灣人的悲哀」,徹底道出台灣歷史中「民族壓迫」的苦難,終提出脫古改新的論述,心心念念就是去中,以完成台灣人的百年之夢,台灣國家正常化。然,五指山就是典型的黨國殖民符碼。
近日聯合報報導退伍軍人協會指:李先生葬於五指山,是玷汙革命軍人英靈安息之地。那些藍統,未葬就已污辱民主先生,真能化之為團結,治喪委員會恐怕得多方考量?
心心念念守護台灣,統促視為眼中釘
任李登輝基金會副秘書長時,曾為李先生編篹一本厚達512頁的〈生命之旅〉,記錄他晚年(2012-2015)走遍台灣各地,想將台灣的美印在心底的情懷。書中記錄了他多次的演講,希望將來能將骨灰撒在玉山山頂上,玉山是護國神山,李先生一生就是座護台大山,也像是暖日,他沒有離開台灣人,煦日銜山而不驟去。骨灰撒在玉山上,是完成他老人家想守護台灣的心意。
出殯之日,傾中資深藝人鄧惠中帶著隱藏好的紅漆,假裝要到台北賓館會場悼念,卻趁維安人員不注意時對李前總統遺照潑灑紅漆。試問藍統當中有多少鄭惠中?連火化重要的日子都登門踏戶對李總統遺像潑漆,還是在總統府旁的台北賓館、有警衛駐守之下。可想,未來葬於五指山,李先生真能安息?
台灣之父常在人民心中,盼故鄉建墓園
台灣之父是台灣人的精神象徵,其英靈常在人民心中,若家屬不捨骨灰灑於玉山頂,可否故鄉建墓園?在家鄉三芝,有一座台灣人能常常去祭拜的墓園,可好?五指山是外來武人之墓地,李先生是台灣人心目中的英雄,葬在五指山真是尊重李先生?尊重台灣人?
本土政權延續黨國思維?
因為「中華民國」國家體制所以李前總統該葬在五指山軍人公墓?看看全面執政已第五年,桃園那兩具大體,還是不處理?政府不妨說說為何李總統要放在外來武人墓地受辱?禮遇?是受罪還是禮遇?依法?就算有法也是黨國惡法。是黨國思維未除,才會想將李先生葬於軍人公墓。長眠於藍營、統派大本營,要讓李先生被統促、軍眷、軍頭鬼魂圍剿嗎?痛心,這是挑戰台灣人容忍之底線。李前總統雖曾是三軍統帥,卻不是軍人,也早已離開公職多年了。
台灣民族資產,治喪委員會當深思
他,是台灣民族的資產,非屬黨國。為李前總統身後能安息、有尊嚴,該葬於集殖民政權符碼於一體的五指山上?
他,想長眠在玉山,守護台灣人民,何以偏要讓他受辱?台灣人民若真感念登輝先生之精神,應遵其願。
文/朱孟庠(李登輝民主協會顧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