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潮流在變、「黨政軍退出媒體」當然也可變。問題是:變什麼?怎麼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最近為政黨間接投資媒體事業,大開方便之門,已把「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基本精神變了調,所傷害者將不只是媒體而已。
 
「黨政軍退出媒體」可謂台灣民主化歷程的重要標記,但是這麼一個平常的道理,卻是許多有心人士長期爭取所致。以廣電媒體為例,即使是解除戒嚴,都無法立即回歸民主常軌,直到數年前才初步完成無線電視公共化與民營化作業,足見「黨政軍退出媒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它的坎坷遭遇正是台灣媒體民主化歷程的最佳註腳。
 
「黨政軍退出媒體」雖不過是一句簡單的陳述,可是什麼是退出?又要如何退出?卻非單純的觀念所可涵蓋。否則,看似被政府預算支持的公共媒體將無立足之地,同樣的,我們也無法要求政府制定任何媒體政策。因此,NCC重新定義「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意涵,可以理解,但是NCC此次修改「黨政軍條款」,不僅看不到完整的政策論述,而且將政黨與政府的角色一視同仁,豈不怪哉?
 
根據NCC的新聞稿顯示,該會之所以決定開放黨政軍可以間接持股,理由是「黨政軍投資企業的情況,在開發中國家初期是必然現象。為發展經濟,政府主動擔任投資者角色,扶植重要產業,媒體業亦是如此。」但台灣是初期開發中國家嗎?民主國家固可見政府在妥善監督機制下,投資非政治性傳播產業,可是為何政黨亦在解禁之列?
 
其次,NCC端出「市場經濟自由化原則及產業界反應」,認為「如一味禁止而不考慮黨政軍投資行為是否已達控制衛廣事業,實不盡合理,此外,完全禁止黨政軍投資可能導致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無法接受更多資金挹注,影響產業發展」。撇開NCC的規定是否真能解決實質控制的問題不論,此處論述仍然看不到任何「黨政軍」必須一體對待的道理,何況,若NCC對市場經濟自由化的陳述有理,為何我們在民主進步國家幾乎看不到政黨投資廣電媒體的例子?
 
最後,NCC指出:「光是禁止投資反不若去監理媒體的黨政色彩更為有效。因此,有限度開放間接投資(不超過10%)是合理的作法。」若然,我們是否可以反問:在不開放「黨政軍」投資的情況下,媒體的黨政色彩都已無法遏制,一旦開放「黨政軍」持股,即使是有限度持股,又如何能說服社會「明天會更好」?
 
政府是政府,政黨是政黨,前者有相對嚴謹的民意監督機制與憲政規範,後者係鼓吹特定主張、代表特定利益的團體,兩者在民主政治中角色迥不相同,NCC不僅隨意送作堆,甚至完全不顧執政黨一再做出的終結黨產的宣示。難道NCC真要扮演魔鬼誘惑者,陷政黨於不義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