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英國的研究報告,這是研究英國的報告。

現在的執政黨、經濟部以及部份只有政治沒有真相的綠能支持者,每當面對台灣離岸風電5.8/5.5元高躉購價格的批評時,最喜歡拿「英國也是5塊多」來證明「台灣一點都不貴」、「甚至很便宜」云云。

但是柯南說:「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真相一:英國最後一次離岸風電履約價格高於5塊錢是在2015年訂定的,之後只有愈來愈低;台灣則是2018年,而且此一費率高居同年全世界所有新GW級大型風場之冠。

人家可以便宜的主因不是「英國人前面已經發展離岸風電好幾年」這種爛理由,而是風機技術於此段期間突飛猛進,從3-4MW躍升至6MW、8MW的大型風機,再加上海事工程技術也提升,大大降低了風場的建造成本。

真相二:英國的購電合約PPA只有15年,台灣是20年,多了人家整整「5年」!

真相三:英國其實不是躉購FiT,而是另外一種補貼機制-CfD。大概的意思就是英國政府對風場經營者保證:如果市場價格低於一度5.7塊,他們會補足差額;反之如果市場價格高於5.7塊,風場得將溢價交還給英國政府。

根據台電的統計資料,台灣的住宅用戶每度電費2.5元,英國是每度近7元;台灣工業用戶每度電費2.4元,英國每度電4.2元。

綜合來看,就算是英國2015年的5.7元離岸風電履約價也是蠻合理的,他們政府要負擔的補貼並沒有台灣重。再仔細研究英國用戶電價的結構,其中的16%是用來支持政府相關綠能的發展,如果再計入他們高台灣三倍多的17%附加增值稅,英國高電價中有1/3是回歸政府運用,算是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台灣呢?

台電每度電賣我們兩塊半,然後台電被同意未來20年以每度電5.8/5.5元高價向外國開發商買電。目前也看不到台電用於綠電(風電+光電)躉購的經費要從哪裡來,很明顯的只有看到他們的虧損金額逐年增加,「電價穩定基金」只出不進都已經快用完了,經濟部還很自豪蓋離岸風場「政府沒出半毛錢」、「今年電費(2019)都不漲」、「未來也只會漲一點點」...

再重申一次我們不是不支持離岸風電,而是批評高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實為阻礙發展的絆腳石。一樣的「預算」,其他國家都可以做到10GW,台灣卻只有5.5GW? 如果政府這麼愛英國經驗,就應該告訴國人這麼龐大的買電錢要從哪裡來?台灣怎麼能夠電費只有人家的一半、政府又不花半毛錢就可以負擔跟2015年的英國差不多的離岸風電購電費用?

別忘了英國的GDP還是台灣的5倍,想要跟人家齊頭並進發展離岸風電,政府就該誠實面對電價調漲的議題;想顧選票跟鈔票又不想漲電價,就請認真檢討高別人兩倍以上的躉購費率是否有哪裡怪怪的,不要債留下一代!

參考資料:
BUSINESSJUICE
https://www.businessjuice.co.uk/…/what-makes-up-your-elect…/
台灣電力公司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

離岸風電55號@新頭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